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展恒理財亞運村理財中心靳秀玉做客節目,盤點理財五宗最。
本周最“受追捧”的高收益債
4月16日是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的兌付日,多位市場人士證實,備受關注的11海龍CP01已于昨日順利兌付,這個國內史上第二支垃圾債和之前的福禧債一樣,沒能夠成為史上第一支信用違約債券。
點評:信用違約風險的釋放,推升了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加速布局高收益信用品種的熱情。而這些高收益品種也將是今年債券基金票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在機構大規模增持高收益債券的同時,甄別個券的能力備受考驗。
本周最“受矚目”的信托公司
近幾年,國內信托業發展迅速,信托資產管理規模接近5萬億,大大超過了公募基金,接近保險業資產規模。信托業除規模快速擴張外,盈利水平也大幅上漲,陜國投2011年業績報告顯示,預期業績同比增長60%至110%之間,而同期上市銀行預計凈利潤增幅均在40%左右。據媒體近日披露,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和摩根大通將分別參股中糧信托和百瑞信托。
點評:在外資機構的爭取和監管部門的支持下,預期會有更多的信托公司引入外資。但是由于中國信托業的獨立存在和快速發展的特殊背景,外資的引入能夠為中國信托業的發展帶來些什么還有待觀察。
本周最“鏡中月水中花”的銀行理財產品
根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今年以來發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平均達到7.9%,其中星展銀行五款產品更是給出了18%-32%的高收益,但與給出的最高收益率相比,星展銀行今年以來已到期的13款產品并不那么有吸引力——13只產品中有12只收益率低于3%,其中3只負收益、3只零收益。
點評:動輒超過10%,甚至高達3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這樣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否很吸引眼球?展恒認為目前結構性產品多為浮動收益型產品,由于觸發條件等的嚴格限制,超高收益或許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淪為銀行營銷的噱頭。投資者不僅難獲高收益,反而有可能損失本金。
本周最“新奇”的私人銀行理財服務
“目前我們最新的活動是通知存款在800萬以上的鉆石客戶,前十名客戶可以跟101中學的校長面談,聯系孩子上學的事。”這是一家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工作人員的推廣介紹。除品酒、珠寶展外,還有出國游、機場貴賓廳、醫療體檢等,私人銀行正在想盡各種招數拼搶客戶。
點評: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的高速增長,私人銀行業務逐漸成為各商業銀行中的香餑餑,截至2011年末,設立私人銀行部門的中資商業銀行已達11家。盡管競爭日趨激烈,但分羹這一市場的“食客”陣營仍在不斷增長。
本周最“煎熬”的房地產開發商
近期,先是有傳聞稱,銀監會擬叫停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信托資產(主要是房地產信托),傳聞尚未平息,關于銀監會重啟房地產信托窗口指導的消息又接踵而來。
點評:根據展恒相關統計數據,上周沒有一只新發信托投資于房地產行業,這種情況在過去的兩年中是極為罕見的,隨著房地產兌付高峰的到來,房地產開發商會越來越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