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豆即將步入播種期而可能帶來天氣升水以及豆粕消費旺季即將到來之際,預計粕價延續震蕩偏多可能性較大。
南美大豆持續減產
由于受拉尼娜氣候影響,巴西和阿根廷遭遇了較為嚴重的干旱天氣,產量也較去年有所下降。自2011年12月以來,美國農業部(USDA)便持續下調兩國大豆產量預估值,引發市場對世界大豆供應的擔憂,同時也令采購商加大了對美豆的采購量,美豆因此開始了一輪強勢上漲行情。國內豆類在美豆持續走高帶動下,也深受多頭資金追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南美大豆已經步入收割期,隨著南美大豆收割的結束,減產炒作也將逐漸淡出市場。因此,預計后市南美大豆產量題材對期價影響力度將較為有限,但其給豆類所奠定的中長期漲勢不會改變。
美大豆種植意向面積下降
顯然,南美大豆產量持續調降凸顯出了新季美豆種植面積的重要性,而3月30日USDA公布的種植意向數據明顯低于市場預期,又進一步鞏固了國內外豆類漲勢。當然,該數據是通過農戶播種前種植意向的調查而得出的,其與6月30日公布的實際種植面積會有一定差別。自種植意向公布后,美豆與美玉米比價仍在進一步走高,這或將導致美豆實際種植面積較意向面積有所增加,但從4月17日USDA公布的美玉米播種進度明顯高于五年平均水平來看,實際種植面積即使有所增加,其空間也將有限。
就以往情況來看,美豆播種期一般于6月底結束。因此,投資者還需關注此間美產區天氣狀況對播種進度的影響,而在豆類進入生長期時,天氣題材將更為突出。當然,后市天氣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不過在南美減產和美豆種植意向面積下降的背景下,一旦天氣出現不利狀況,則將會給豆類構筑較大的天氣升水。
國內豆粕庫存較低
南美減產和美豆種植面積下降提振了國內外豆類走勢,而豆粕之所以在國內豆類中漲勢最為突出,還得益于其自身供應緊張。去年我國油廠平均壓榨利潤持續7個月虧損,致使油廠開工不足,豆粕庫存也因此處于低位。同時,去年底因為對粕價不看好,飼料終端的庫存水平也較低。隨著養殖飼料的消耗以及豆類價格上漲引發的“買漲不買跌”心理出現,貿易商和終端消費者入市采購積極性提升,加大了豆粕的供應緊張氛圍,而油廠并沒有因此加大開工率,使得豆粕供應壓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就后市來看,近期關于發改委約談食用油漲價相關企業的新聞,將在一定程度上放慢油脂企業上調食用油價格的節奏,從而抑制油脂上行空間,而對油廠來說,油脂價格上漲空間受限,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對豆粕的挺價意愿將會進一步凸顯,這也有助于支撐粕價走升。還有,進入5月份,豆粕開始步入消費旺季,消費需求也將提供額外上漲動力。
套保資金空翻多
今年來豆粕備受多頭資金青睞,這也是期價走升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資金面和基本面往往相互作用。今年豆粕資金面出現的一個新情況是,一直作為市場天然套保空頭的中糧期貨轉而成為多頭主力,顯然對粕價強于其他豆類起到較大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