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
兩大隱患不容忽視
2009年中國經濟雖然超預期的完美收官,但是考慮到“治急病須用猛藥”,“猛藥”難免就會有副作用, 經濟發展可能出現隱患。2010年中國經濟可能存在的問題,歸納專家觀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可能出現高通脹,消費后勁不足。
“今年的中國經濟并不需要擔心增速不夠快,在保持現有宏觀政策基本框架下,經濟增長會存在一個慣性,甚至更加強勁。因此與2009年相比,增長率應當不是2010年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最大問題是要‘防通脹’。”中國企業聯 合 會 研 究 部 副 主 任 胡 遲 這 樣 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數據顯示,C 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去年11月同比漲幅由負轉正,當月上漲0 .6%,隨后在12月同比上漲1 .9%。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于12月首次由負轉正,當月上漲1 .7%。據馬建堂介紹 ,12月CPI同比上漲 了1.9%,主要是食品上漲了5.3%,拉動了C P I上漲1 .74個百分點。胡遲表示,食品價格上漲,肯定會帶來通脹。從歷史數據來看,本世紀以來食品價格的兩次快速上漲,均導致了漲幅超過5%的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法國巴黎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認為,今年通脹很可能超過5%。C PI快速上漲的推動力來自四個方面:首先是翹尾因素,會影響物價1個百分點;其次,去年流動性過剩會拉動C PI上漲;再次是成本推動,PPI加速上漲導致商品提價;最后,政府提價目前還沒有完成。
對于物價可能的快速上漲,胡遲建議央行盡快采取加息措施。
另一個隱患是消費增長可能乏力。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去年12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強勁上行1 .7個百分點至17 .5%。從細項看,與汽車、房子的消費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商品其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雖然2009年顯現出的居民收入增長快于G D P增長,有望構成今年消費提高的有利因素,但房地產市場的觀望使得住房消費拉動效應減弱,同時經過一年釋放后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購買力增長也可能趨于乏力,2010年拉動消費“更上一層樓”依然面臨挑戰。
胡遲表示,消費問題的解決不是一個短期問題。消費的乏力來自于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然而2009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 .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 .8%,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在進一步擴大。
對于如何扭轉這一趨勢,馬建堂說:“最主要的是要加大我們的工作力度,更好地、更快地提高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隨即他給出具體建議,在農村居民的人均現金 收 入 里 , 外 出 打 工 收 入 占 了40%,售賣農產品等家庭純經營的數據占的比重是49%,合起來占到農民收入的89%。要想比較快的提高農村居民的現金收入,就要在盡快提高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上做文章。要提高工資性收入就是要提高打工者的工資,關鍵在于提高農民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質。要提高以售賣農產品為主的家庭經營收入,核心則是農副產品的價格問題,在兼顧城市居民消費者和農民生產者關系的基礎上,適當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水平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