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理性回歸”仍需綜合施治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此輪樓市調控政策的指向性非常明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目標并不難實現。
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說,如果房價降不下來,政府還會繼續出政策。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的調控措施仍屬權宜之計,從長期看要推進中國房地產市場步入“平穩健康”發展,仍需一個更加成熟、系統的政策框架和制度設計。
“北京樓市調控的當務之急是增加土地供給。”潘石屹認為,此次北京之所以出臺如此嚴厲的政策,一個原因就是商品房存貨缺乏。北京商品房一年的銷售量為20萬套,但目前真正能拿出來出售的房子只有三四萬套。值得關注的是,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小產權房等政策將對樓市供需產生怎樣的效應,也有待觀察。
政府與房地產業的高度關聯能否“松綁”,在本輪樓市調控中值得關注。潘石屹說,中國的開發商與政府、銀行的關系在2008年底曾有調整機會,但未過太長時間,一些地方政府和銀行即開始“救市”行為。
保障房建設力度步入快車道。齊驥透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2010年到2012年全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這個規劃將在今年7月底以前向社會公布,主要包括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計劃的內容。北京市提出,今年將確保完成新開工建設和收購政策性住房13.6萬套,占全市住宅新開工套數50%以上,竣工政策性住房4.6萬套的工作任務。
開征房地產保有環節稅收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但如何提高可操作性、避免“誤傷”普通購房者權益是必須把握的原則。潘石屹說,房產保有環節征稅應以別墅、多套房等為征稅對象,計稅標準可以從第二套房算起。深圳社科院城市營運中心主任高海燕說,政府對樓市的調控應該多管齊下,出臺物業稅或房產持有稅是平衡樓市供需平衡的根本之道。
遏制房產投資投機要堵疏結合,必須拓寬投資渠道,否則炒房資金從大城市撤出后有可能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這是關乎金融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