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亮點逐個看:
1
啟動區級政府機構改革
《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的實施,讓深圳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跨入了“快車道”。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后5年,大部制的改革將全面推開,形成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架構。
而根據計劃,今年將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因為一系列重點領域的改革將相繼展開,包括總結推廣市政府機構改革的經驗做法,積極穩妥地啟動區級政府機構改革;探索行政層級改革,在鹽田區和光明、坪山新區進行整合街道辦及社區工作站試點。
市社科院相關專家向記者表示,整合乃至撤銷街道辦,是探索“一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創新基層管理體制的嘗試,這也被認為是綜改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圳本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靈魂所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將試點區落在鹽田區及兩個功能區。
記者注意到,在報告中提出了高起點、高水平建設光明、坪山、前海等功能區,這也是政府報告中首次將前海列入功能區管理體制改革的范疇之內,深圳考慮未來建設更多新功能區的想法開始付諸實踐。
2
強化深圳經濟中心城市地位
“高端化”、“總部型”、“低碳化”、“集群化”是深圳未來5年經濟發展的四個關鍵詞。報告指出,深圳未來要堅持高端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企業向價值鏈的研發設計、品牌服務等高端環節攀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內外企業集團總部和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營運中心落戶深圳。此外,以國際一流標準加快高新技術園區的產業集聚基地建設,把深圳打造成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
打造新的發展極是深圳經濟在較高平臺之上的又一發展趨勢。報告提出,未來將大力發展互聯網、新能源、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2015年產值規模超過6500億元,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記者在報告中發現,“強化深圳經濟中心城市地位”不止一次在報告中被提出。同時,報告也勾畫出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做法,包括以深港合作為先導、珠江口東岸地區一體化為重點,不斷擴大深圳經濟腹地和國際影響力;加快深港重大跨界基礎設施建設和前海、河套等地區開發等。
3
關內外最低工資標準將統一
關內外一體化問題是這兩天市民關注的熱點。
而記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特區外一體化也被多次提及。王榮提出,要按照國際化一流水準,打造區域發展中心,到2015年,光明、龍華、大運、坪山四大新城要初具規模,寶安、龍崗中心區基本成熟,前海、大鵬半島等地區規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時,加大特區外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大幅縮小特區內外發展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特區內外一體化在報告中已經體現出“縱深”發展的趨勢,從民生方面提出了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而且關內外實行統一標準。
4
重視媒體監督作用
“一些領導干部腐敗案件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與形象。”王榮在總結深圳發展之困難時指出。他同時表示,在未來五年,深圳將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打造法治政府、陽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民生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王榮特別重視媒體的力量,并在政府報告中提出“充分發揮輿論和媒體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他還提出,要把市民群眾通過媒體、網絡等渠道強烈反映的問題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5
5年后陰霾天數要明顯減少
“低碳發展”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次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四大導向之一。記者看到,“環保”、“綠色”在報告中前所未有地占有大量篇幅。“全面優化環境”成為未來5年政府工作圍繞的四個方面之一,而生態環境則更是用大量篇幅予以講述。
近年來,深圳超過一半日子的天氣均為灰霾天氣,目前也未得到明顯轉變。針對該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接下來5年的目標。王榮表示:“到2015年,陰霾天數要明顯減少,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
“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王榮在報告中稱,“深入治理水、大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推動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6
落實人才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
今年3月份,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組織對深圳市民進行了“市民最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調查顯示:在26個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中,房價問題成為市民最關注的首個問題。
“實現居者有其屋”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民生熱點。“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王榮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指出。
而人才住房問題又是解決住房難的重點。在政策支持上,王榮表示,將加快出臺《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條例》的相關配套實施細則,落實人才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加快啟動安居商品房建設,出臺《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
記者發現,深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速度跟往年比較明顯加快,今年年內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5萬套,僅今年的建設規模就占了前5年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王榮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提供住房1萬套,發放5000戶貨幣補貼。
深圳十二五規劃則計劃將住房保障重點拓展至中等收入家庭和人才群體。深圳將加大力度增加保障房在建項目的開工量、竣工量和供應量。
7
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如何留住人才,不僅僅要靠房子讓人才安居。“優化人才環境”、打造人才宜聚城市也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王榮表示,“要盡快形成以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公共研發和技術服務平臺為主體的多層級、多元化的人才集聚平臺”。
而在昨日下午羅湖代表團審議工作報告時,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玉浦表示,“留人才,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它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對于代表們關注的深圳如何留住人才的問題,劉玉浦在羅湖區分組討論會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接著說:“人才的流動與職業平臺有關,文藝工作者為什么都北漂去北京,就是因為北京文藝工作平臺好。”
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應春在昨日的分組討論上也表示,原來深圳有很好的創新氛圍,能留住人才,就是因為這里的人們敢闖、敢干,說白了就是能干成事。但現在這些優勢弱化了,加上生活成本提高,所以人才就難留住了。現在看來,要留住人才還是得從軟環境入手,還要繼續營造敢闖、敢干的環境。
8
5年內基本解決高中學位緊張
深圳中考競爭過高考,一直是不爭的事實。按深圳每年招生比例計算,深圳初中生中只有五成能上公辦高中,而上重點高中的競爭則更為激烈。與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比較,今年提出的年內新增高中學位翻了近一番。王榮表示,要推進寄宿制高中建設,年內新增高中學位9000個。
這將加速緩解高中學位的緊缺難題。“未來五年,基本解決高中學位不足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意味著深圳的高中學位緊張難題或在五年內獲解。
而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為深圳寄予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學有望今年自主招生。記者了解到,南方科技大學(籌)的招生方案、課程設置和首批教師的招聘工作已經基本就緒。王榮在部署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時表示,“在教育方面,爭創國家綜合改革示范區,推動南方科技大學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力爭今年開始自主招生。”而就未來五年發展,王榮則表示,要力爭南方科技大學建設初具規模,深圳大學改革發展取得突破。(文:記者阮曉光、鮑文娟、鐘達文、余琴、阮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