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舊產業、培育新產業”思路指導下,內蒙古工業結構在發展中加快調整,增長質量不斷提高。一季度,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80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非資源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好于工業整體水平,機械裝備制造業增長37.8%,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7%。新投產風電裝機106萬千瓦,風力發電量增長了1倍,單晶硅產量、稀土化合物產量也分別增加了48.5%和85%。
傳統優勢產業的提升,在煤炭高效利用領域表現突出。伊泰集團國內首套16萬噸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的煤間接液化項目建成投產;神華集團世界首套108萬噸煤直接液化裝置試生產,一季度產煤基合成油1.5萬噸;金煤化工世界首套20萬噸煤基乙二醇建成;大唐多倫世界首套180萬噸甲醇轉46萬噸烯烴生產線試產;全區總規模200萬噸褐煤提質生產線投產。
自治區經濟委員會分析認為,受“一個園區帶動百戶中小企業”和“一個產業帶動百戶中小企業”工程推動,中小企業已成為拉動內蒙古經濟增長最富活力的經濟群體。前三個月,內蒙古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773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小型企業完成484億元,增長38.6%。
內蒙古在部署全年工作時提出,要像抓“強區”一樣抓“富民”,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和成果。目前,內蒙古已經出臺政策,全年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70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30元和15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最低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753元和1961元,孤兒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和500元。此外,一季度全區城鎮新增就業5.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9%。各地還普遍調高了工資水平,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保障標準。
今年,內蒙古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支出更多地投向民生等薄弱領域。據統計,在一季度的地方財政支出中,文化、教育、醫療、社保和就業等支出均增長了30.8%至54%。其中社保和就業支出52億元,增長40.2%,占總支出的15.8%,是支出額最大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