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雅各 攝)
一年前,國家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緊鑼密鼓出臺,在其指導下,泉州市委、市政府帶領企業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產銷持續增長。
2010年,面對新的經濟環境,為推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解決企業當前困難和產業長遠發展問題,泉州市石化、船舶、鋼鐵及有色金屬、汽車、紡織、輕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實施期為2010—2011年。
裝備制造產業
目標:
2010—2011年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6.7%,其中規模以上產值年均增長19.5%,力爭占全省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產值10%以上。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專業園區。
措施:
鼓勵“零增地”技術改造
意見鼓勵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對企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利用現有廠區、廠房改造建設的項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讓金;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的地方留成部分實行先征后返,通過財政預算支出全額返還給企業。
電子信息產業
目標:
2010年實現產值138億元,2011年產值超過180億元。
措施:
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在培育產業新經濟增長點方面,意見提出促進光電光伏產業的發展;扶持關鍵芯片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完善微波通信、數字視聽產品、高端無線通信設備等產業鏈,培育智能安防、新型元器件、電子信息材料、智能電子玩具、電源類產品等產業。
紡織產業
目標:
2010—2011年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7.0%。培育15個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品牌企業、2個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品牌企業集團、1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品牌企業集團。
措施:
引導進駐市總部經濟區
我市紡織服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占行業全部企業總數的10%,小企業占絕大多數。
結合總部經濟區建設,意見提出組織符合條件的紡織服裝行業龍頭企業進駐市總部經濟區,進駐企業可優先享受《泉州市發展總部經濟財稅支持規定》中的相關扶持政策。同時,將產業招商目標對準國際新興產業、跨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臺灣100大、港澳重要企業。
此外,還將結合“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編制,加快惠安惠南,晉江經濟開發區,石獅錦尚、鳳里等紡織服裝生產基地規劃建設,提升產業基礎設施配套水平。
石化產業
目標:
今年全市石化產業實現工業產值1000億元以上;明年全市石化產業實現工業產值1120億元,產值超10億元的石化企業10家。
措施:
重點培育龍頭企業
目前,我市石化產業布局較為分散,企業規模偏小。
意見提出,在泉惠石化工業區內規劃建設精細化工專區和精細化工孵化基地,鼓勵各類研發機構和企業入駐基地開拓高、新、特產品。推進晉江、南安、石獅等地精細化工企業異地技改擴建,集聚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重點培育一批產品市場看好、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高,技術開發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以帶動全市精細化工行業發展。
船舶產業
目標:
今年全市船舶產業實現產值30億元;明年全市船舶產業實現產值60億元。
措施:
加快修船塢建設
泉州船廠修船項目要加快30萬噸和10萬噸修船塢的建設,相應的配套項目要同時施工,力爭在2010年上半年完工投產,以適應我省10萬—30萬噸船隊崛起的需要。游艇生產項目要支持南安引進美國游艇生產,促進惠安大岞引進“滿納游艇”生產休閑漁船等,打好我市游艇工業的基礎。
輕工產業
目標:
2010—2011年輕工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4%;規模以上產值年均增長16.2%。出口年均增長5%。
措施:
建設大型專業市場
意見提出依托特色產業基地及城市化建設,合理規劃建設一批輻射和拉動力強的大型輕工產業專業市場。支持泉州箱包輔料市場、泉州休閑食品城、閩臺農產品市場、晉江世紀食品城等專業市場建設。
鋼鐵及有色金屬產業
目標:
今年鋼鐵產業實現產值180億元;有色金屬產業實現產值60億元。明年,鋼鐵產業實現產值230億元;有色金屬產業實現產值7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