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隨著竹山低產改造、培育筍竹兩用林、發展筍竹加工流通等新舉措的推出,筍竹加工業在建甌蓬勃興起。2003年,郭學婢在鎮上創立了第一家產值超千萬元的竹制品企業,每一根毛竹都被他“吃干榨盡”。“毛竹主干可以加工成竹地板、竹涼席等各種竹制產品,竹下腳料可以造竹漿紙,竹枝、竹屑也都是竹炭、活性炭的原料,竹葉、筍殼還可以提取高級保健品,一根毛竹由過去幾元錢,升值到現在數十元,甚至上百元。”郭學婢說。
建甌市長余堅說,目前全市筍竹加工企業已達36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由1999年的1家發展到如今58家,加工產值由1999年的2.62億元提升到2009年的26.8億元,竹業產值在全國縣級地方名列第二。竹產業的高效益為廣大農民所分享,現在平均每戶竹農每年僅從自家竹山上就有2000多元收益。在毛竹主產區,農民收入的80%來自竹山。
聯姻科技謀低碳
“竹產業被公認為理想的低碳產業。”建甌市委書記卓立筑算了一筆賬,“與樹木相比,竹子生長周期短,一年成材,三年可伐,據浙江林學院周國模教授研究,一公頃毛竹的年固碳量是5 .09噸,為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借助高科技手段,整個竹產品的加工生產周期甚至可實現碳零排放。”
竹產業的低碳之路在建甌漸成氣候。在卓立筑看來,一個革命性的改變已然開始,過去建甌竹加工企業以竹筷、竹簽、竹簾等初級加工產品為主;現在“脫胎換骨”的企業與日俱增,竹膠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單板、竹漿紙、納米改性竹炭、竹炭纖維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斷涌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