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山東完成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鎮體系規劃(初稿)》,并在2010年初向國家發改委上報,國家發改委已原則上同意山東省就藍色經濟區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申請。
國務院此前批復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意味著我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開發工作將按照“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理念進行。有人擔心,由于黃河三角洲規劃剛剛獲得國務院批復,“半島藍色經濟區”方案能否順利地獲得批準?對此,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明確表示,盡管兩個規劃有交叉,但這兩個規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黃三角”規劃不會影響“半島藍色經濟區”獲批,后者的涵蓋面更廣闊。
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藍一黃”將相互補充,實現山東的整體協調發展。黃河三角洲開發主要涉及的是濱州、德州、東營等山東的欠發達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該區域能夠把環渤海的一些欠發達和正在開發的地區連接起來,成為山東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而半島藍色經濟區涉及的是山東半島最發達地區,由這個地區更加快速的發展帶動其他地區的發展。
費云良說,山東海洋資源優勢明顯,海洋科技力量聚集了全國的60%。海洋漁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的建筑業、海洋旅游業、以海洋港口為主的物流服務業發展前景良好,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是新的發展領域,符合國家發展的產業政策。他指出,發展藍色經濟,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不僅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求新的增長點,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且對充分發揮山東的地方特色和優勢,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費云良表示,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也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進一步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需要,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面向世界、服務全國,更好為國家發展全局作貢獻的重大機遇,以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培植長遠優勢的現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