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祖國大陸進行試探性投資,到了80年代中后期,開始初具規模。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商掀起了對大陸的投資新熱潮。隨著臺商在祖國大陸的投資規模和層次的不斷提升,臺商大陸投資的產業集聚呈現出了比較明顯的階段性:即發展和成熟的階段。
2000年以來,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快速增長,近年來,臺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所占的比重為6.71%,排名第五。以往呢,制造業是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的重點,投資占比在85%以上,隨著投資產業層次不斷提高、逐漸升級,如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明顯上升,現在呢,服務業也高調進入大陸市場。
1月 1日 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兩岸有約》節目里,請聽系列報道“臺商,新上海人”之《投資在上海》的第三篇《“深耕”上海任馳騁》。
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掀起的臺商對大陸的投資熱潮,臺商的中小企業開始集體合作,邀請上下游工廠共同參與的方式共同投資,開始在特定地區集聚,由此也呈現出臺商投資大陸的產業集聚的雛形。
到了90年代后期,隨著臺商大型企業對大陸投資的增多,產業集聚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漸漸形成了龍頭企業為核心,大、中、小型企業分工合作、上下游聯動、配套完善的臺商投資產業集聚。如在廣東的東莞,就形成了以著名IT產業為核心的大、中、小企業配套完善的IT產業集聚。在蘇州呢,臺商投資也出現了“龍頭”帶“配套”、“配套”引“龍頭”的發展勢頭,形成了以電子產品為主的產業集聚。
臺商投資產業集聚的成熟階段,應該是2000年以后,隨著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大陸工業化的推進也促進了臺資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配套能力的提升,再加上企業研發人才的充實、特別是研發本土化的趨勢,許多臺資上市、上柜公司開始大步伐地西進,他們不斷落戶大陸、擴張布局、并加大了投資力度,這也使得臺商對大陸投資的技術水平、產業層次不斷得以升級!
那如果細細研討、分析呢,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區域分布是隨其對大陸投資的不斷深入而不斷發生變化、不斷形成新的發展特點。如果,我們劃出一張臺商投資的“路線圖”的話,你可以看到,雖然臺商投資已遍及了大陸的31個省、市、自治區,但總體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仍是臺商投資的重心,尤其是以上海為中心、蘇南、浙北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蘇州、無錫、常州,杭州、寧波等地,都是臺商未來思考進駐的重點城市。尤其是近年的電子資訊產業投資、主要就集中在這些地區,僅上海、蘇州、昆山、杭州四市的臺資企業,就已超過12000多家。
其實,說到臺資企業、以及臺商移動的最大因素,有不少臺商都認為,祖國大陸提供的更優惠的招商引資的條件是一個重要考量,此外呢,臺商深入內陸另一原因就是為了內需市場的供應、希望采取最適當的策略、早日卡位與布局。也有臺商分析說,大陸既是生產加工的理想選擇據點,又有逐漸成熟的龐大消費市場,從企業全球布局策略而言,不論從上游廠商、下游客戶、產業內競爭、與潛在進入市場者的角度而言,誰都無法忽略這個占世界四分一人口的市場于不顧啊。
那么說到現如今,全世界都在搶攻大陸內地市場,對于頭腦靈活、動作也很快的臺商來說,做什么項目應該是朝陽業態呢?當我采訪臺灣廣達公司總經張廣生先生時,他就認為,除制造業及IT業,現在,在上海發展餐飲等連鎖企業,應該說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的確,對于臺商來說,大陸的服務業商機最為吸引人,雖然大陸的一級城市寫字樓租金及工資日益升高;二級城市有較低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但是,到二級城市發展,更適合主打內銷的業者投資設廠。臺商投資大陸服務業、連鎖業,還是會盡量選擇人口較多、且城市發展快的城市的。
我還記得,在我們的節目里也多次介紹過在北京或上海發展業績比較好的連鎖企業,從大陸百姓耳熟能詳的永和豆漿大王、仙蹤林、石頭記、歐迪芬、統一企業,到嶄露頭角的寶島眼鏡、全家便利商店、遠東百貨集團、信義房屋,越來越多的臺灣連鎖業者開始以專業經營的方式“登陸”祖國大陸,而且,他們“事業的成功都遠遠超出了預先設想”。
隨著祖國大陸經濟的持續繁榮,大陸民眾越來越講究生活質量,而且消費能力漸強,這也給臺灣的服務行業提供了很好的商機,這其中,像是真鍋咖啡啊、元祖食品啊、金錢豹美食、欣葉臺菜等,應該說,現在這對于島內的食品業、精致餐飲業,都是一個發展的機會啊。
那么總體看起來,大陸經濟跳躍式的成長力道,真的讓赴大陸發展的臺商朋友們明顯感受到這股威力了。 “西進大陸”,才是雙贏之舉!
三年前,我去臺灣駐點采訪,那時,我有幸采訪了當時的臺灣“連鎖與加盟”協會副理事長、臺灣的“天仁茗茶”老總李勝治先生,那一年“天仁茗茶”在歡慶成立50周年,而當時,也同時在進行10周年慶的大陸“天福茶業”其營收已經和天仁一樣了;而今年,我聽說,大陸天福的營收已經是臺灣天仁的兩倍以上,其成長爆發力令人咋舌!
其實,一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統一企業身上。統一在臺灣深耕將近40年,大陸發展13年,就超過了這個規模;還有啊,2006年,康師傅控股與旺旺控股的獲利表現更是亮眼,康師傅控股挾著第三季飲料旺季的動力,前三季的獲利,更一舉超過島內食品業獲利的加總!
據此呢,臺灣食品業者分析說,島內淺盤式的經濟體,由于受到景氣表現不佳等因素的影響,以內需為主的食品業,現在都面臨到通路費用高昂、市場高度飽和的經營窘境。那反觀大陸市場呢,隨著2008年奧運的即將到來,整體經濟景氣大幅度成長,消費市場活絡、繁盛,大陸民眾口袋里的錢也開始變多了,對于臺商食品業來說,無論臺灣的食品業學者和廠家企業都認為——大陸消費市場將是逐鹿大陸市場的臺灣食品、餐飲業的利潤業績、快速成長的最大動力!
此外呢,張總在接受采訪時也告訴我,在大陸投資零售業,也非常有發展空間。隨著大陸居民消費能力的增強,臺灣零售業者當積極布局大陸市場。
雖然,我也了解到,廣東是臺灣批發零售業的另一重點區域,但是,從發展布局上,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批發零售業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海。想來,這是由于上海的經濟發展速度快、人均收入水平高、消費層次高,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商零售業進駐。同時,由于上海的工業結構較為完整,制造業水平較高,產品質量較好,一些大型零售商在上海設立了跨國采購機構,這也促進了上海零售業的發展。隨著外商對上海投資力度的加大,臺商也在搶占商機,已有不少臺商投資大陸零售市場取得了成功。比如,全家便利計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將以上海市為中心的華東地區開設1000家店鋪。同時,還正在積極進入北京、廣州、大連、天津等重要城市。在零售業方面,在臺灣流行的連鎖加盟已成為時下最時髦的商業型態。
近日,有專家指出,大陸所具備的良好環境,為臺灣中游生產制造業的壯大發展提供了條件;其次,臺灣的服務業和農業都面臨島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而要尋求外部的發展也離不開大陸龐大的市場支持。因此,未來,臺商在大陸投資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發展趨勢值得關注,那就是----大陸“十一五”規劃中就提出了加快服務業發展,同時2006年加入WTO的過渡期結束,大陸服務業市場將加快開放;而臺灣服務業也處于轉型之中,這就為臺商在大陸投資服務業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特別是,兩岸服務業優勢互補,也為臺商投資大陸服務業提供了可能。比如呢,大陸服務業起步晚、,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服務業發展也存在較大的城鄉和地區差異,而臺灣在物流業、專業服務業,包括會計師、醫師、律師等行業相對大陸,還是有比較優勢的。另一方面,大陸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人員素質卻比較高,基礎設施也日臻完善,這就為臺商開拓投資大陸服務業市場,創造了良好條件。
因此,臺商在經歷了制造領域的投資浪潮后,未來會逐漸向商業、研發、物流、醫療、房地產、基礎設施、教育、文化等領域轉移。無錫。所以啊,臺灣廣達公司張總就告訴我,以他的觀察,他認為,希望隨第四波西進大陸浪潮尋找發展機會的臺商,可以在上海從事金融業、服務業、咨詢業、廣告業、媒體購買業、美容等服務業,有所發展。
談及臺商如何在大陸發展、創業的話題,我們通過張總的分析,大家也了解了不少、或許有許多真知灼見可以參考,其實我認為呢,這個話題是常說常新的,因為,隨時都會涌現出許多新特點,我們也是要隨時關注。比如,張廣生總經理就說過,西進大陸,不是興趣所至就跨海而來、來了就一切順風順水的,尤其是深耕上海,選擇投資項目,決不能一窩蜂、趕時髦。此外呢,到一個新的事業天地去發展,許多功課都要做足;還有呢,在你決定投資前,許多需要了解的細節,比如地段啊、租金等,都需要你去了解。我們也真心希望今天的節目內容,能夠對于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對于夢想創業、渴望發展的臺灣企業家、投資人士們,有所啟示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