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臺商夫婦在上海的幸福生活
時間:2007-11-26 14:37 來源:
位于上海市淮海路的“新天地”是上海都市文化的一個窗口,古典的建筑、現代的風情足以讓每一位觀光客流連忘返。在餐館云集、酒吧林立的新天地,一對臺商夫婦辦的 “百草傳奇”餐館和“上海本色”精品屋顯得別有風致。
一個華燈初上的夏日傍晚,記者來到了充盈著都市氣息的新天地,一只鸚鵡的鮮亮標記,指點著“上海本色”在新天地廣場內的位置。在這家藝術品商店里,記者見到了主人――來自臺北的郭承豐先生和王小虎女士。在談到為什么來到上海創業生活時,郭承豐先生饒有興致:“事實上來說,她是學藝術的,我學廣告藝術的,所以我們都同時一起成長的。再因為結婚都有30年,慢慢都有一種默契。那時候我們決定來上海,要跟上大上海大舞臺的發展,總不能說吃上海的米啊,水啊,卻沒有什么貢獻。所以就想,以我們多年的廣告行銷經驗,會怎么樣融入這個舞臺,同上海一起發展。事實上一般影響人最快的就是穿和吃,所以我提議什么穿的啦,吃的啦,外灘黃浦江彩色繽紛,這是上海本色啊,這是新的上海本色,她就提了,我說這個好,彩色的,本色嘛,因為我們做廣告形象,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品牌標志,容易記得,同樣用黃浦江的大樓,用得很多了,漸漸、漸漸我們就說用鸚鵡,全世界色彩最多的就是鸚鵡,所以我們就用鸚鵡,那百草傳奇呢,事實上我們用里面帶起來,事實上也湊巧,這邊有大宅門,百草剛好吻合起來,所以我們在創意上的想法事實上都是互相的!
郭承豐夫婦在臺灣廣告界享有盛譽,創辦的華威格瑞公司在島內同行名列前茅。1992年,他們來到上海發展業務,深深喜歡上了這個朝氣蓬勃的城市。他們把臺北的公司委托給朋友,自己在上海創辦休閑、文化、餐飲等新的事業,并美之名曰“玩”。去年5月4號,他們的“玩”的第一個結晶“上海本色”在上海最繁華的新天地開張了。店門口,主人就用大字書寫著對上海的喜愛以及開這片店的用意――要把上海的美麗留住,并把這美麗給游人帶走。
店里許多藝術品都是郭承豐夫婦親手設計的,這些藝術品不僅有著精巧的現代藝術風格,而且透出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比如賣得最好的十二生肖瓷片畫、瓷杯等,上面的十二生肖圖案就是出于郭承豐先生之手。這些圖案是用中國書法來表現的,構思獨特,充滿動感,色彩奔放。他說,他要表達的是一種簡單的新圖騰,用現代的手法表現傳統的東西。
“我覺得中國的書法很美,線條中間有空白,黑色是很頂尖的一個藝術,在世界來講你再怎么畫油畫,畫得像畢加索一樣,那總是外國的東西,書法是我們最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把它獨有的特點發揚光大。今天我們用筷子用的好,我們就堅持用到底,不要有一天突然用刀叉了。一方面是我對書法情有獨鐘,一方面是我個人的感慨。像雜志里的馬就是我寫的,我建議將來做雕塑的話,用中國的書法做成雕塑,那全世界也是沒人做過的,你ABC再怎么弄也弄不成造型,但這是我們祖先的寶貝啊。這個形象意想的東西,這個書法,我們怎么把他表述,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馬!
王小虎告訴記者,買主絕大部分是來新天地游覽的海外人士和白領階層。他們喜歡“上海本色”的藝術風格,同時又有一定的購買力和欣賞品位,因此他們一般不會在乎花80元買一只水杯,140元買條手機鏈,200元買一件T恤、460元買一張生肖瓷片畫,甚至花1000多元錢買一幅字畫。
也許覺得玩得不過癮,今年年初,郭承豐夫婦又在新天地里開了另一片店――百草傳奇餐館。穿過一條弄堂,就來到這家古色古色的餐廳。室內全用綠色基調,墻壁上到處是大幅的中國古代醫學者畫像,與上海本色的文化氣息一脈相承;畹酶袊聦嵣峡梢月鋵嵉竭@個理念里面,臺北也經過這個階段。今天上海接觸的面比當年臺北更廣,全世界的人都到上海來了,但我們要站穩自己的腳跟,要有自信心,所謂的國際化,不是全盤西化,這不是國際。所謂的國際化是我們怎樣把自己的文化精髓現代化,又落實在生活當中,然后又傳承下去,所以我們就有在這邊的一個示范,所以我們的東西都有一個中草藥的東西在里頭。但是我們的沒有藥味,我是飲食,我很好吃,也不是吃藥,那是不一樣的一回事。我們是很輕松的心情做,雖然是沒有壓力。很輕松,可做的時候我們的態度還是很認真的!
大到餐廳的裝修,小到菜單的設計,茶杯的用料,都是王小虎參與設計和把關,餐廳面積不是很大,約80個座位,但“移步換景”是最大妙筆。為了更多的滲透“中醫藥學”的元素,最不能不提的是兩面墻,靠左邊的一面墻上是一幅我國歷史上對美食對養生有特別影響的名人雅士的“巨星圖”,如慈禧太后、李清照、楊貴妃、李白、蘇東坡、乾隆、大喬小喬等,還配有旁白。右邊的墻是一些藥師的畫像和精致的裝飾品。特別讓我眼睛一亮的是吧臺正中有水幕,涓涓細流襯托出一種淡淡的清雅。你無論坐在餐廳的哪個角落,你的眼睛時刻都不會閑著。
而在餐廳的背面的“百草文化廊”,兩邊墻上也都精雕細刻,雕花玻璃瓶里放置了貨真價實的何首烏、當歸、靈芝等等名貴中藥材,主人希望這是一個傳達養生概念的窗口。王小虎向我們介紹了對中草藥膳食的理解:“選擇中草藥以為在臺灣的時候,我們很少接受,因為臺灣的西藥比較發達,從小到大都是吃西藥,但從95年以后我們來往大陸比較頻繁,真的發現了中草藥的偉大,深奧,真的改變了我們對中草藥的觀點。事發現國內的很多人對中草藥的接觸比臺灣有比較深厚的背景。所以我們就覺得中草藥這個從專業講他是藥,廣義講他是中國的文化,他是一種藝術,春天吃什么?夏天吃什么?這些養生的概念,其實就是一個文化的內涵,為什么兩種東西不能一起吃?這都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題材。所以我們著眼于他們的輕松面,在養生上,在保健上,因為我們里面沒有醫藥專家,所以我們就聘請了上海中醫院的掛牌醫生做我們的醫藥顧問,所以說菜的食譜定下之后,每一樣都給他看,有的他就不讓我們做,有的幫我們調整計量。”
來這里之前,我們一直有擔心:這菜會不會有藥味。因為我們看到菜單上都寫著一些中草藥的名字:什么首烏番茄、黃金山藥、雙味雞、枸杞炒肉絲、薺菜三藥燴鱈魚、蟲草王燉老鴨、肉骨茶、龜苓膏等等?傊簻姆N類比熱菜和涼菜都要多。王小虎一番話打消了我們的疑慮: “我們是餐廳不是藥膳鋪,所以我們不會讓菜肴有很濃的藥味,我們只是選取一些對任何人都沒有副作用的。同時又是降血脂等經過中醫專家認可的上品,讓微量的藥材點綴菜肴,都是些養生佳品。上海人也比較接受我們的產品,反而這些觀光客他們都停留短暫。我們的回頭客就是一直回來吃的,除了臺灣的、香港的,就是上海的。反而現在上海的有漸漸越來越超過的趨勢,早期吧,92年來的時候,我感覺上海的菜又甜,又咸,又油,但是我覺得上海的菜一直在改進,北京的也是,一個月前我們去北京嚇了一跳,怎么菜都改了,都變得那么好吃了,以前北京的菜蠻咸的,我覺得好吃不好吃是沒有省籍,吃了就知道了。到目前為止,他們覺得我們的店非常有特色,東西也很好吃,但最主要的是店本身有他的一個氣氛,有他的一個特色,我感覺來我們店的人會越來越追求我們店的氣氛,而不光是食物!
一邊品嘗著各色美味珍饈,一邊聽著郭承豐夫婦饒有趣味的話語,真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享受。當記者問到在上海的發展時,郭承豐先生顯得非常激動:“上海本色進來,百草傳奇也進來,變成中國的,但是他是美感的,是藝術的,是現代的,是前進的,我們也希望他將來變成上海藝術飲食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的夢想。我們也希望把他做大。我們希望上海本色和百草傳奇有一天會再國內有很多的連鎖店,甚至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到紐約開上海本色,開百草傳奇,他已經是一個品牌,代表中國出去,這一點是未來的遠大理想,事實上應該成為上海文化的一部分。”
來自海峽對岸的一對普通的臺商夫婦,在上海只有不到十年的經歷,卻把中華傳統文化和上海的現代文明詮釋得如此流暢和生動。是生活給藝術人的靈感?還是對中華文化的天然認同?也許百草傳奇的門口的一幅美文能夠作出解答:“神州是百草的原鄉,七千多年來孕育了無數以百草濟世的傳奇。株株經先人開發的藥草、帖帖由先人智慧而累計的膏方,不僅僅是東方醫藥的傳奇,更代表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根源。百草傳奇愿秉承這個炎黃子孫的傲人文化,在生活的平常處,學習與自然共生,在飲食的品味中、傳播以百草養生;并在新世紀來臨、現代化的腳步中活得更中國。百草傳奇要讓古老的神話推陳出新,讓百草的芬芳、萬里留香,神州的傳奇、舉世喝彩! (楊勝云 楊雨文)
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