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商投資由“珠三角”、“長三角”向環渤海經濟圈大規模轉移的背景下,山東正著力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臺資聚集地。
近期圍繞著吸引臺資,山東屢出新手筆。6月13日―16日,首屆魯臺科技交流合作周即將舉辦。據主辦方透露,這個僅次于魯臺經貿洽談會的大型交流合作活動,將成為山東與臺灣兩地科技界、工商界、企業界長期交流合作的又一個重要平臺。此前,匯聚眾多臺資企業的“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亦宣告成立。
南方投資飽和山東機遇來臨
6月6日下午,當接受記者采訪時,錢巨鈞主持召開的公司業務發展會議剛剛結束。錢巨鈞是從臺灣來魯投資的先行者,他任副董事長的濟南人民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開業已有5年時間。現在,他當初投資的濟南,已經成為大潤發華北區總部所在地。5年的大陸商貿之旅,使錢巨鈞對臺資流動有著獨到見解。
“現在,在南方投資的臺商逐漸向北進行資本轉移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為什么?因為南方地區的投資已經飽和。”錢巨鈞操著一口臺灣味很濃的國語向記者介紹,一方面南方缺電缺工,更重要的是土地資源極度緊張,不少企業想擴大生產規模但是苦于無地可用。比如,一個較具規模的石化或IT項目現在要到蘇州或昆山去落戶,基本上找不到土地。
另一方面,現在“珠三角”、“長三角”的臺商競爭太過激烈。臺資企業之間的產業雷同導致產品價格競爭已趨白熱化,這種競爭使得許多沒有上下游產業的配套壓力的企業極力想向北遷移。
在臺資北移的過程中,山東面臨著極佳機遇。
在錢巨鈞看來,山東是環渤海經濟圈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一個省份,擁有全國最好的交通基礎設施,而且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例如青島的家電制造業、濰坊的內燃機制造業、淄博的石化業等都可以為來投資的臺商提供產業配套。很重要的一點是,山東的貧富差距不大,這樣臺資企業投資地的可選擇范圍能夠大大拓展。
可喜的是山東的政府部門也看到了臺資北移的巨大商機,所以全省上下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引資條件。不光是濟南、青島在行動,所有的城市都在進行這種努力。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原本在長三角發展勢頭極為強勁的臺灣IT產業巨頭――鴻海集團已經決定將山東煙臺作為其進軍華北以及日韓市場的戰略基地。該企業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00多億美元,該企業的操作工人、技術人員與臺籍干部總數將高達10萬人。
鴻海集團的投資將是一個很好例證,因為這樣一個巨型企業的進入,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工廠,而會是一條產業鏈,大批配套企業必將接踵而至。錢巨鈞認為,山東省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于引進鴻海一家,還必須把它的上下游產業都吸引過來,這樣才不至于使招來的企業出現產業空洞化。
商機凸顯如何作為
山東省政府臺辦經濟處處長馬仁江向記者透露,目前在魯臺資企業的盈利面接近80%。去年臺商在魯投資中,已投資企業追加投資約占實際到位臺資總額的16%。這不難理解,只有在山東所經營的企業盈利了,臺商才會勇于追加投資。
“相對于日韓等外資企業,臺商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極快地融入大陸的環境,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采訪過程中,一位在魯臺商對此深有感觸。
目前,臺資已經成為山東省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實際利用臺資額占全省外資的17.8%,實際利用臺資占外資比重在20%以上的市有10個。近年來臺資的引入進入高速增長時期,山東省合同利用臺資近5年來年均增長75%。在引進的臺資項目中,制造業占到80%以上,高新技術項目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大批臺商赴魯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山東良好的投資環境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在臺灣權威機構――電機電子同業公會2004年度對大陸投資環境、風險及競爭力評估中,山東位居第3位,濟南、青島、煙臺、濰坊4市被列為極力推薦城市。
一些城市被臺商稱為“下一個昆山”。“最能夠吸引臺商的是山東的能源豐富,投資成本、商務成本低,本身又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而且魯臺產業的互補性還非常強。”馬仁江說。記者了解到,今后山東吸引臺資的重點領域已經確定,電子信息、石化、精密儀器、機械設備、精細化工等制造業以及研發機構和大企業、大項目將成為引資重點。
引資過程中,建立臺商高度聚集的臺灣工業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個臺灣工業園將帶動一方經濟的迅速發展。據悉,在剛剛由山東省臺辦批準設立的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中,臺灣的知名大企業大魯閣公司、旺旺集團等已經落戶。其中旺旺集團原投入2000萬美元,其后又增加投資1500萬美元,預計到2006年底,“旺旺”的產值將達到10億人民幣,僅這一個企業就將為工業園所在地濟陽縣提供近億元的稅收。
馬仁江認為,對臺資企業的配套,不僅是一種產業配套,為臺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也極為重要。許多臺商正因為大陸一些地區的就醫難、子女上學難等問題而無法“攜眷投資”。這些問題在山東省同樣存在,對此,有關方面正著力解決。日前,山東省政府在17市中,每個市都指定了一所臺商就醫定點醫院。
商機凸顯,時不我待,山東應如何作為?各地的種種最新舉措,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