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明的信心是有依據的———和諧光電、光伏電子、海峽西岸國際采購與區域物流中心等重大臺資項目相繼落戶我市。今年上半年,泉州新批臺資企業36家,合同臺資達到2.08億美元,同比增長4.86倍,呈現迅猛增長態勢,臺商投資“聚集效應”逐步顯現。
臺商在泉投資進程加快
泉州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臺緊密的“五緣”無疑是泉州建設臺商投資聚集區的優勢資源。
記者了解到,從1983年首家臺資企業落戶起,我市就致力于發揮“五緣”優勢,積極引進臺資,臺資由此成為繼港資后泉州的第二大外資來源。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泉州累計批準設立臺商直接投資企業達1282家,實際利用臺資累計達10.68億美元。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以把泉州打造成新的臺商投資聚集區為目標,努力引進大型臺資項目,臺商投資泉州不斷升溫。今年上半年,40多家臺灣大企業、大集團紛紛來泉投資考察。在今年上半年新批的36家臺資企業中,若干個項目投資額都超過千萬美元。
“聚集效應”初顯
喜歡“扎堆”是臺商投資特有的現象。為此,泉州市委、市政府近年來加大了臺商投資聚集區的建設力度,越來越多的臺商選擇了泉州作為新的創業起點。
惠安黃塘臺商創業基地總體規劃10平方公里,力爭用5至8年時間打造成中型現代化工業基地。目前,基地已入駐臺資項目32家,合同臺資達2.2億美元;在建企業25家,今年將全部投產。
綠谷臺商高科技產業基地已正式開工,園區建成后重點引進臺資高新企業,現已引進9個臺資項目,首期合同利用臺資達1.5億美元。
申報中的臺商投資區總體規劃58平方公里,投資區的產業按“機電一體化產業”、“紡織服裝產業”、“石化后加工產業”進行布局,形成臺資密集園區,目前已引進的泉州和諧光電科技項目正在抓緊投建,這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光電(LED)系列產品的垂直產業鏈,可帶動下游產業年產值200億元人民幣。
其他像鯉城區臺灣學者創業園、石獅臺資企業園區、南安光伏基地等臺商投資的熱土也在全市遍地開花。一個嶄新的臺商投資聚集區呼之欲出。
多管齊下促臺資聚集
臺商在泉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如何做好產業對接,如何更好地服務臺資企業落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集全市之力,多管齊下,促進臺資快速集聚。
記者了解到,泉州市繼2005年度榮獲臺灣機電同業公會“值得推薦城市”后,2006年再次獲得這一榮譽,投資環境為臺商所稱道。下階段,泉州將進一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鼓勵臺商投資的若干意見》,在做好企業服務的基礎上,大力營造優良人居環境,方便臺商子女就學、就醫;除此之外,在載體建設上,泉州將加緊設立臺商投資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申報工作,向國家爭取更大的政策空間和發展空間;在產業對接上,泉州高度重視今年11月舉辦的泉臺產業對接洽談會,將著重推進我市重點企業與臺灣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直接對接,積極引進臺灣研發機構,提升我市的研發水平。□記者孫燦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