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下半年,有著較強版權意識的臺灣客商——翔升公司向南通市版權局投訴,稱其自行研制開發的印花布新花型甫一面市便被當地農民翻版印染,致其銷售大受影響。
在地處通州川港鎮的中國南通家紡城和鄰近的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各式印花繡花產品琳瑯滿目,各類商鋪店家經營秩序井然,兩大市場2006年成交額高達300多億元人民幣,成為當今世界第三大家紡中心。業內一致認為:是多年來的版權保護激活了南通家紡產業大市場。
市場雛形——農民商人第一次面對版權理念挑戰
11年前,原名志浩市場的中國南通家紡城初具市場雛形,數十家布店零散分落,大部分經營的是單色坯布。雖有少量花布,但花型單調重復,千篇一律,且多數系相互抄襲、低水平重復的產品。
1996年下半年,有著較強版權意識的臺灣客商——翔升公司向南通市版權局投訴,稱其自行研制開發的印花布新花型甫一面市便被當地農民翻版印染,致其銷售大受影響。該局依法對翔升公司的投訴立案查處,對負有侵權責任的經營戶實施行政處罰,由此拉開了印花布美術作品版權保護和版權管理的序幕,農民商人第一次面對“版權”理念的挑戰。
與此同時,南通市版權局會同兩大市場管理部門相繼舉辦多場著作權法律法規講座,印發著作權保護宣傳資料,與入場經營戶簽訂“不侵權銷售印花布”責任狀,邀請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對侵權案件現場開庭,組織著作權知識大賽等。受到版權法律知識灌輸的農民商人們,逐漸學會了運用版權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海門市三星鎮還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版權管理領導小組。
2006年9月,國家版權局有關領導對該市家紡產品的版權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指出:“這是中國基層版權保護的方向,對全國具有重要的借鑒和示范意義。”
市場培育——印花繡花產品的版權保護實踐
南通市版權局局長范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有體會地說:“加強印花繡花產品版權保護工作的實踐歷程,既是宣傳普及版權法律知識的過程,也是推進市場發育有序運行的過程”。
首先,兩大市場相繼成立了版權管理辦公室,其主要職責為:宣傳著作權法,代理作品登記,調解著作權糾紛,協助版權執法部門調查取證、查處案件。隨著版權意識的增強,經營者開始自己創作或聘請他人創作新花型,要求保護版權的經營者越來越多。11年來,兩大市場累計受理登記印花繡花美術作品15000余件。
其次,嚴肅查處相關侵權案件。11年來,該局查處版權行政違法案件30件,指導調解版權糾紛150余件,為權利人爭取經濟賠償1168萬元。與此同時,積極探索行政、司法協調保護知識產權的新路子,鼓勵權利人通過法律渠道主張權利維護權益。
同時,成立專業研究機構。在市版權局的倡導下,志浩市場于1997年成立了美術圖案設計研究所,聘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設計者,專門設計開發新花型。目前,兩大市場從事花型研發的民營設計所(室)已多達50家,每年推出新花型上萬種,一些研發中心已發展成有上百人的團隊,作品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