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伙伴、第七大出口市場、第五大進口市場、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按投資者注冊地統計,截至去年底,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71847個,實際使用臺資438.9億美元。
2006年兩岸貿易持續擴大,大陸自臺進口商品主要是臺資企業所需的機器設備、原材料及關鍵件,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液晶顯示板、初級形狀的塑料、鋼材、印刷電路,占自臺進口總額的55.8%;大陸對臺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臺資企業在大陸加工后返銷的產品以及島內缺少的大宗商品。臺資企業是對臺貿易的主體,加工貿易是對臺貿易的主要形式;對臺貿易仍集中在東部沿海省市,其中排名前五的依次為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截至目前,臺灣當局仍限制大陸2200多種產品對臺出口,致使兩岸經貿關系長期處于“間接、單向”的不平衡狀態,造成大陸對臺貿易巨額逆差。臺灣當局此舉,違背了世貿組織規則,我們希望臺灣當局盡快取消各種人為障礙和限制,使兩岸經貿往來能夠正常發展。
臺商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約占同期臺商實際投資總額的80%,東部沿海地區吸納了臺商投資總額的95%左右。此外,2006年2月8日,在兩岸漁業界的共同推動下,商務部宣布恢復對臺漁工勞務合作業務;5月18日正式啟動兩岸漁工勞務合作;5月19日派出首批對臺漁工。
另據了解,大陸地區舉辦各類海峽兩岸經貿展已頗具規模,大陸企業入島辦展也取得明顯成效,2006年,經商務部批準的在大陸舉辦的海峽兩岸展共16個,涉及機械電子、石油化工、紡織服裝、珠寶首飾、農產品、花卉等多種行業;赴島內舉辦的海峽兩岸展共6個,涉及電子及其零件、家庭用品、文具、醫療器械、藥品、生物科技、建材等行業。
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熱潮涌動。大陸繼續擴大臺灣水果、蔬菜市場準入,對11種蔬菜、8種水產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并在2006年4月“兩岸經貿論壇”上正式公布。目前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正與島內經授權的機構和農業民間組織溝通協商,積極落實,爭取讓臺灣農民早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