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 針對民進黨當局所謂“臺商投資大陸導致島內失業增加、消費不振”的說辭,臺灣《經濟日報》13日發表社論表示,臺商不僅不是臺灣經濟不好的“罪人”,還是臺灣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和經濟發展的最大功臣。相反,民進黨當局應為臺灣經濟的疲軟負責。
這篇題為《經濟不好 誰該負責?》的社論認為,臺灣資源貧乏、市場狹小,因此出口的消長常是臺灣經濟榮枯的關鍵。7年來,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的出口增加近600億美元,占總出口增加值的六成,這六成就是臺商的貢獻。
社論說,7年來,臺灣累計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3000億美元,是同期臺灣對外貿易總順差1259億美元的2.36倍。若不是對大陸的巨額貿易順差,臺灣對外貿易早已成為逆差。對大陸的巨額順差不僅讓臺灣的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到2700億美元,同時也使外需的擴大成為支撐臺灣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社論指出,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為轉移民眾對其貪腐與執政無能的指責,不斷拋出新議題,分裂族群,挑起政黨惡斗,致使臺灣長期空轉內耗,投資環境遭受嚴重沖擊,島內投資率直到目前仍未恢復元氣,經濟焉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