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的愿望先于一切,百姓的福祉重于一切,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是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去年初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啟東市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莊嚴承諾,2007年將辦好惠及百姓的10件實事工程。目前,這10件實事工程已全部完成,且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實事內容】
實行“15+45”籌資模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0%以上。
【實施進展】
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市有77.72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49%。至目前為止,共發放補償金2802.32萬元,全市23414人次從中受益。其中享受1萬元以上補助的共有95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政府組織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為將這一“民心工程”落實好,我市重點抓了五個方面工作——
廣泛宣傳發動。編發《致參合農戶公開信》50余萬份,利用村廣播喇叭、宣傳車,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等辦法廣泛宣傳。同時,為22萬人進行免費健康體檢,為60歲以上老人建立18多萬份健康檔案。
完善籌資機制。堅持農村老黨員醫療救助制度、殘疾人醫療救助制度,以及低保戶、五保戶、優撫對象等重點人群幫扶制度。2007年,我市為21751名低保戶、五保戶、70歲以上的老黨員和90歲以上的老年人代繳了全部參保費。
調整補償方案。2007年,我市調高補償比例,放寬報銷費用段,500元至5000元報銷60%,5001元以上報銷45%。同時,擴大門診特殊病種費用補償范圍,封頂線為3萬元。
加強機構監管。實行收支兩條線、分級補償、專戶記賬、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對每份上報的醫藥費材料,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核;對每批醫藥費補償情況,通過各鎮鄉財政所公示,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
完善結報制度。去年年初我市投資100多萬元添置了電腦等硬件設備,開通計算機網絡結報系統,全面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實時結報制度。全市有13166人次通過網絡系統結報受益,共計得補償款1465.80萬元。
【百姓故事】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一度讓大興鎮臨河村的陳小有一家陷入困境。1月5日,70多歲的陳小有陪老伴蔡玉蘭坐在自家宅前曬太陽,他對記者說:“合作醫療幫了我俚大忙!”
2007年12月15日早晨,蔡玉蘭突發腦溢血,神志昏迷。住院兩星期,共花去醫藥費3萬元。對于年收入僅5000多元的陳小有一家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醫藥費能報銷1萬?!”1月2日上午,在人民醫院結賬窗口,陳小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沒料到,農民看病竟然可以報銷這么多錢。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真是雪中送炭啊。”陳小有告訴記者,雖然老伴出院了,但花費仍然不小,每天光藥費就要20多元。要是沒有合作醫療,他和老伴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去年,陳小有夫妻倆繳了30元錢,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但看病有報銷,而且每年還能做一次免費體檢,太劃算了。”陳小有說,不久前,村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每個村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并派醫生上門給村民們量血壓、查身體,還進行健康指導。 (陳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