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閉幕的深圳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有一個最溫暖人心的亮點,即通過了《中共深圳市委關于制定〈深圳市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的意見》,將“民生凈福利”作為評價政府工作的指標。
那么,《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究竟包括哪些指標?這一體系出臺的背景、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將對我市今后的政府決策、經濟發展和財政支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普通市民將如何從這一指標體系中受益?昨天,市統計局局長鄧平接受記者專訪,對這一指標體系加以解讀。
使關注民生更加清晰并可以考量
鄧平說,民生問題歷來都受到重視。我黨執政幾十年后,在目前的新形勢下,我黨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而搞好民生是立黨之本。黨的十六大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確立了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的戰略目標。為了探索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統計體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效益深圳統計指標體系》和《深圳市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建立了關注民生凈福利的《指標體系》,是將民生放在首位,站得高,看得遠。
《指標體系》制定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市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各個職能部門自覺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用實現民生凈福利指標進行自我檢查,讓廣大人民群眾評議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形成正確的新政績觀導向,把《指標體系》作為我市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決策的“指揮棒”、考察各級領導班子工作業績的標尺、檢驗是否為民辦實事的標準。
讓社會公共財政真正惠及全體市民
鄧平說,《指標體系》包括收入分配與公平、安全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公共服務水平、人的全面發展水平等21項指標。
其中收入分配與公平的指標主要選取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基尼系數等2個指標,以反映我市經濟可持續增長是否有效地轉化為全體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的收入分配。
安全水平的指標主要選取了主要農副食品安全檢測平均抽樣超標率、藥品安全抽樣合格率、達到Ⅰ級和Ⅱ級空氣質量天數、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交通事故死亡率等5個指標,以反映我市的食品、藥品、飲水、空氣、交通、人身等方面的安全水平。
社會保障水平的指標主要選取了城鎮登記失業率、零就業家庭戶數、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比例、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勞務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增長率、勞務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率、財政性社會福利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社會捐贈等8個指標,以反映我市就業、保險、福利、救助、捐贈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水平。
公共服務水平的指標主要選取了財政性教科文衛體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財政性環保投資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財政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等3個指標,以反映我市公共服務水平。
人的全面發展水平的指標主要選取了人均受教育年限、職工在職培訓小時數、人均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等3個指標,以反映我市教育、培訓等人的全面發展水平。
鄧平指出,突出民生凈福利是該指標體系的重點。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必然要求和生動體現,是我黨執政的基本實踐活動,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著眼點和歸宿。《指標體系》突出反映全體人民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況以及人民群眾能分享到的社會公共產品和改革開放的成果,著重以政府財政支出及政府行為作為導向,讓社會公共財政真正惠及全體市民,使各級領導干部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
《指標體系》還關注到國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雖然目前只設了捐贈一個指標,但這是一個導向性的指標,今后在這方面將會不斷加強。
督促政府把更多財政投入到民生公眾領域
鄧平指出,《指標體系》無疑將會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在政府決策方面,將促使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將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一到為人民謀利益上來。
在經濟發展方面,將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的生活福利更好,而福利更好的基礎是把經濟發展的蛋糕做大。
《指標體系》對財政支出的影響非常直接,可以促進財政加強公共支出,使財政在民生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影響。
《指標體系》出臺后,可以督促各個職能部門自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用實現民生凈福利指標進行自我檢查,讓廣大人民群眾評議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形成正確的新政績觀導向,把《指標體系》作為工作決策的“指揮棒”、考察工作業績的標尺、檢驗是否為民辦實事的標準,督促政府把更多的財政投入到民生公眾領域。
市民將從《指標體系》中直接或間接受益
鄧平說,在《指標體系》中,普通市民的收入和分配水平成為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當經濟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不協調時,政府就需要認真思考并解決這一問題;當某個地域出現零就業家庭戶數時,這個地域就要受到重點監督,以促使其盡快解決問題。此外,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福利支出、公共服務設施等都是為市民謀利益,有的可以讓市民直接受益,有的是間接受益。
《指標體系》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馬克思主義的論斷,以及黨多年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時也研究了西方經濟學中的福利經濟學的概念和要求,汲取了其中合理的東西,特別是重點考慮了深圳經濟特區的實際需要,力求將其比較好地結合在一起,其著眼點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社會公平和人的全面發展。《指標體系》從收入分配、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等各環節反映深圳市民的生存、生活和福利狀況,力求從國民收入三次分配的角度,從市民能分享到的直接福利和間接福利的角度,全面反映深圳市民公平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水平。
目前,市統計局正在按照市委全會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和敲定細節,制訂細則,落實組織實施。這也是市統計局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為統計工作開辟了廣闊前景和新的領域。市統計部門將在搞好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這一體系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