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中藥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一些西方人治療的另一種手段,比如咳嗽、關節(jié)炎、哮喘等西藥無法根治的疾病或慢性病,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中藥”
“在悉尼開設分店是同仁堂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步.”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梅群臉上帶著笑,自豪地對《中國新時代》記者說。此時正是下午兩點,陽光灑落在同仁堂總公司這個傳統(tǒng)文化凝聚起來的四合院上,屋子里裊裊升騰著縷縷茶氳。
2005年11月18日,北京同仁堂悉尼分店正式開業(yè)。這是同仁堂在大洋洲設立的第一個分店。
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yè)著名的老字號,自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有336年的歷史;其產品更因“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享有盛名。
作為一個國家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老字號,其在國內的地位自然是舉足輕重,而同仁堂并未就此止步,面對世界中醫(yī)藥市場的風云跌宕,同仁堂一頭扎進了國際市場。
開辟國際市場的同仁堂,前路并非一帆風順。
開分店要帶上老中醫(yī)
同仁堂的第一個腳印,留在了香港。
1993年,在獲得自由進出口權的有利條件下,同仁堂以參股的形式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合資公司。隨后,同仁堂每年都以平穩(wěn)的速度向海外發(fā)展。如今,同仁堂已在全球的13個國家和地區(qū)開設了 20 家分店。
“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梅群感慨良多。“世界中藥市場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我們進入每一個國家首先都要研究并通過當?shù)氐臉藴省!?/P>
同仁堂的觸覺延伸到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這就意味著有40多個標準;而同時為了與國際接軌,同仁堂自身的生產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投入。近5年來,同仁堂先后投資6個多億,用于此項生產制作標準的改善和提高。而歐盟將在2010年左右對中醫(yī)藥立法,這對中藥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我們現(xiàn)在已經在做積極的準備。”
海外經營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為了在人員上配合戰(zhàn)略需要,同仁堂要在國內外全方位地選拔和培訓營銷隊伍。隊伍的人員構成,一般來說要包括中方經理、老中醫(yī)、技術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一線的銷售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等。
“對外派人員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梅群介紹說:“他們要熟悉藥店的經營管理、懂法律,要熟悉中藥的專業(yè)知識、也要有外語基礎,同時要了解當?shù)氐奈幕闭虼耍兴幵诤M獾陌l(fā)展還需要一個過程。
“在探索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文化認同。”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了西方人對中華老字號產生一種陌生甚至懷疑、不信任的態(tài)度。雖然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的產品不斷涌入世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但西方人多年來依靠西藥的習慣也不可能馬上改變。“因此,我們還是需要采取本土化戰(zhàn)略。”
“關鍵在于選準符合對象國市場需求的產品。”根據(jù)國外的技術標準對產品的成分、包裝等做出調整。值得考慮的甚至還有建筑風格,要融合兩種文化的特點。而在一些與消費者打交道的基層崗位上,也聘請一些當?shù)厝恕?/P>
“近幾年的發(fā)展證明了我們的戰(zhàn)略是正確的。”梅群說:“中藥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一些西方人治療的另一種手段,它的特殊療效和保健功能也逐漸被認可。比如咳嗽、關節(jié)炎、哮喘等西藥無法根治的疾病或慢性病,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中藥。”
海外遭遇“洋中藥”
這次同仁堂在悉尼開設的分店,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原因在于它是第一家打入西方主流市場的藥店。?
“同仁堂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首先把目標人群鎖定在海外的華人圈。”梅群說。海外的華人社會與中國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比較接近,中藥比較容易被接受。之前在日本、韓國和英國開設分店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2001年我們到英國時,英國大使自豪的對我們說:正是由于同仁堂在當?shù)氐挠绊懀數(shù)赝ㄓ玫恼Z言在英語、粵語之后又加了普通話。”
此次同仁堂悉尼分店的開業(yè),得到了當?shù)卣拇罅χС郑@也得益于兩國良好的政治關系,同時,澳大利亞文化兼容性強,容易接受中醫(yī)藥。同仁堂的10條生產線已通過TGA(Therapeutic?Goods?Administration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認證,這次悉尼分店在試營業(yè)期,當?shù)氐念櫩途驼嫉搅?0%。可以說這是同仁堂老字號國際化的一個階段性勝利。
當前,日本、韓國中醫(yī)藥市場上還不斷涌現(xiàn)出“洋中藥”,對中華老字號的中藥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和沖擊。中藥,就是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形成的,而洋中藥只能算是一種草藥的食品或保健品,不能算是中藥。“競爭與機遇是并存的,而對我們來說,競爭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海外的市場中,與當?shù)氐男纬苫パa互助的關系。”
按照梅群的設想,同仁堂要走一條“名醫(yī)+名牌+名藥”的品牌之路,堅持以品質占領市場,“我們在悉尼就與當?shù)氐目灯轿麽t(yī)診所建立了合作關系,相信可以進行很好的學術交流,起到互相補充。”
從1993年實現(xiàn)出口創(chuàng)匯186萬美元,到2004年的2000萬美元;從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到足跡遍布40多個國家,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條國際化路線的正確性。對于今后在國際市場上的發(fā)展,同仁堂更加有著明確的方向。在五年內海外建店達到100家,出口創(chuàng)匯爭取達到6000萬美元以上。出口產品在現(xiàn)有的100個品種增加到200個。
老字號所代表的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老字號在國際上的成敗,也將體現(xiàn)出世界對中華文明的認可度。梅群強調說,“老字號進軍國際市場同樣有助于傳播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
“下一家海外分店已經在操作中了”,梅群透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