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行業 尋獲新盈利能力
從自身出發尋求轉變,雖然艱難,但總有經驗可循,而郭承豐在困境面前做出的決定看起來卻與他的主業毫無關系:他在臺灣廣告界已經大名鼎鼎,卻在大陸做起了旅游紀念品和餐飲的行當。
已近古稀之年的郭承豐是第一批來大陸尋找商機的投資者。1990年開始,郭承豐就帶領一支來自臺灣本土的9人精英廣告團隊開始往返于臺灣和北京、上海三地,最早的合作目標是央視旗下的一家廣告公司。談判反反復復持續了5年之久,最終因為廣告和宣傳政策的原因,這家臺資的廣告公司被拒之門外。1995年,郭承豐的華威葛瑞廣告公司落戶上海,當年這家公司就虧損數十萬人民幣,這種虧損狀態一直持續到今天。
2000年秋,上海新天地廣場開始招商,得知這一消息,郭承豐立刻趕到現場,進行考察。郭承豐認為,既然“新天地”的定位是代表上海新的旅游景點,那么旅游紀念品就一定有市場需求。他很快就和新天地的經營者達成協議,準備在這里開一家旅游紀念品商店。
“1995年至2001年,雖然廣告公司實際上一直在賠錢,但是這6年的社會關系和人才結構的沉淀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當我遇到新機遇的時候,所有的這些都可能成為新公司成功的巨大動力。”2001年,上海的“新天地”廣場落成,郭承豐的“上海本色”旅游紀念品憑借著公司的設計和傳播理念優勢,剛一開張就立即實現盈利。
在“上海本色”,一件普通市場上售價10多元的圓領T恤衫,印上十二生肖圖案后的售價就達到150多元。店里的導購更像導游,每每有外國游客對T恤衫感興趣,導購員就把中國的傳統屬相文化從頭到尾介紹一遍。在這家店內的大多數商品都被賦予了這樣的背景,介紹的臺詞由廣告公司逐一設計而后讓導購分別背熟,簡短而具有誘惑力。
使用廣告的創意經營商品,在“上海本色”這個規模不大的“試驗田”獲得成功以后,次年郭承豐又以同樣的思路創辦了餐飲連鎖企業“百草傳奇”。
在這家餐廳中可以看到諸多創意元素,地面上搭配著由書法圖案拼成的瓷磚,餐廳的櫥窗內展示著各種中草藥珍品????更具特色的是,菜單上幾乎找不到一道傳統的菜名,而當歸、何首烏、枸杞這樣的中藥名稱隨處可見。創立之初,郭承豐對于企業沒有餐飲管理經驗一點也不擔心,相反,所有的菜品都是由帶領原廣告公司6名沒有正式餐飲經營經驗的管理人員和一名中醫藥師創作的。
這種反其道而行的做法再次獲得成功,這家面積不到200平方米,僅有60個餐位的小餐館,第一年便實現600萬元營業額的業績。
2005年后,郭承豐繼續用創意的理念書寫著傳奇,變色龍音樂餐廳、上海傳奇廣場,一批新項目先后成功。華威葛瑞,這個在上海至今仍然少有人知的廣告公司,卻以相同的思維模式和創意理念為郭承豐的集團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