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北·武漢臺灣周丨兩岸合作在漢共建智能醫學實驗室
中國臺灣網7月7日訊 7月4日上午,第十九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海峽兩岸(武漢)人工智能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兩岸的人工智能、半導體領域企業負責人及專家學者等150余人參加會議。
第十九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海峽兩岸(武漢)人工智能產業合作交流會。(中國臺灣網發)
會議現場,臺灣科技產業協會和湖北省智能醫學學會簽約成立了“海峽兩岸智能醫學聯合實驗室”,共建人才資源智庫,促進兩岸智能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與知名企業開展科研、學術與產業轉化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高層次人才智庫建設和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兩岸中國人有著同樣的基因,應該共建共享智能醫學領域數據資料庫,因為病人需要最正確的醫療,不分兩岸,不分你我。”臺灣科技產業協會主席林哲安介紹,實驗室成立后,雙方計劃開展合作辦學、共同推進智能心理衛生等活動,攜手應對各類疾病。
當前,武漢市正努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截至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企業1300多家,產業規模已經突破700億元,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業29家。在高速光模塊、智能芯片、高性能計算、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特色產品。(中國臺灣網、武漢市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