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控收音機:蔣緯國親贈談家楨
◎楊志偉
談家楨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1992年談家楨訪臺時,與多年未見的學生蔣緯國緊緊擁抱在一起,曾被媒體傳為兩岸師生情的佳話。
1928年秋,蔣介石的次子蔣建鎬進入蘇州桃塢中學(即東吳大學附屬中學)初中一年級。當時他還沒有用“緯國”這一名字。念初三時,談家楨曾作為代課老師教過蔣緯國生物學課。自1936年后,師生兩人再未見過面。
改革開放后,談家楨以著名學者身份訪問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令他深感遺憾的是,還沒能有機會踏上祖國的寶島臺灣進行學術交流。他曾在多次談話中表示過這樣的意愿,他說:“我老了,在我有生之年能夠到臺灣訪問,甘愿為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做鋪路石,這是我平生最大的夙愿!词沟侥菚r,我走不動了,我坐上輪椅也要到寶島訪問。”這一愿望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實現了。
1992年6月8日至16日,應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的邀請,談家楨、邱蘊芳夫婦等國內著名科學家赴臺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活動。此次訪問首次突破了海峽兩岸科技界40余年的隔絕狀態,被譽為“結束兩岸科技往來的寂靜寒冬,迎來令人歡欣鼓舞的明媚春天”。
6月11日,臺灣東吳大學校友集會,歡迎學長談家楨教授訪臺。在這次校友會上,談家楨與闊別近60年的學生蔣緯國重逢。一時,各報紙記者爭相搶鏡頭,記錄著師生相見的一言一行。
在記者問及對學生時代蔣緯國的印象時,談家楨稍加思索后,用“樸素”、“勤勞”、“開朗”等詞來形容,并如數家珍般地講述著當年他的這位學生。其間,談夫人還不停地夸獎蔣緯國的家鄉話講得好。蔣緯國聽后驕傲地說自己還可以講蘇州話,并且還能以彈詞開篇……言語間充滿了對故鄉的深情。
臨別時,蔣緯國將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老師和師母。其中有由他自己設計的印有蔣緯國英文名字的絲巾和領帶。隨后又送給老師一只CUBOY牌鐘控收音機。蔣緯國從盒中取出電子鐘,一字一句地把鐘上鐫刻的內容念給老師:“……我們只需要一個中國……”這是兩岸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深深感動了在場的各位同胞,大家長時間地鼓掌。談家楨高興地接受了這件禮物。
在這只鐘控收音機的側面鐫刻著:“我們的基本立場——出發點:海峽兩邊都自認為是中國人。所以我們只需要一個中國。我們的愿望——國家戰略目標: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過好日子的機會!中國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蔣緯國敬贈”。紙質包裝盒上軟筆書有“談家楨老師 蔣緯國贈”字樣。
1997年2月8日,談家楨先生將這只珍貴的鐘控收音機捐贈給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它不僅見證了濃厚的師生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兩位老人愿為兩岸統一、全世界華人大團結作出自己貢獻的共同心愿。
[責任編輯: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