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人民政協網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9月3日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揚我軍威,壯我中華。伴隨著70響慶祝勝利的禮炮,200名國旗護衛禮兵護衛著國旗,從紀念碑北側邁向國旗桿基座;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全場5.5萬人齊聲高唱國歌;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上高聳的旗桿,在祖國的晴空下迎風飄揚時,空中護旗方隊率先亮相,揭開勝利大閱兵分列式的序幕——直升機群在天安門上空組成“70”字樣,教練機拉出7道美麗的彩煙……中國舉行70周年勝利大閱兵,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在集中展示了中國人民軍隊精神風貌的同時,也向世界顯示出中國與各國人民捍衛世界和平的決心與能力。
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的花壇區,萬里長城造型雄偉壯麗,蒼松翠柏傲然挺拔,朵朵菊花清新肅穆。“1945”和“2015”兩個年份牌掩映在花壇中,一群展翅高飛的白鴿雕塑栩栩如生。巨大的年份牌圖案于不經意間勾起了人們對過往的追憶。
距廣場約700公里的奉天古城,1931年9月18日的槍炮聲,宣告了中國14年浴血抗日的開始。“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夫上戰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長達14年的抗戰,中國軍民付出了總數達3500萬、占二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三分之一的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布“終戰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至此,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中的最后一個國家日本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9月3日,四萬萬中國人民舉國同慶,慶祝戰爭的遠離,享受勝利的喜悅。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