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 閱兵現場上,在摩托車隊護衛下,抗戰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乘車方隊緩緩駛來。他們中有中國共產黨抗戰老戰士,也有中國國民黨抗戰老戰士,平均年齡90歲。觀禮臺上,人們熱烈鼓掌,向為抗戰勝利立下卓著功勛的英雄前輩致以崇高敬意!而上千萬的中國軍民們卻沒能等到抗日勝利的那一天,沒能看到今日之繁榮昌盛的新中華。他們,浴血奮戰,誓死捍衛我們腳下的每寸國土、以血肉之軀抵抗日本侵略者,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英烈的精神必將永世流傳。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讓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珍愛與維護那來之不易的和平。
鏗鏘的步履,飛揚的神彩。陸海空三軍儀仗隊高擎八一軍旗威風凜凜地通過天安門廣場。首次組建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抗戰英模部隊,組成10個氣勢恢宏的方隊,在20名將軍率領下接受檢閱。颯爽英姿的將士們踩著整齊有力的步伐,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緬懷先烈,繼承傳統。不能讓先軀們失望,更不能讓13億國人失望!“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東北抗聯”英模部隊、武警部隊抗戰英模部隊……楊靖宇、左權、彭雪楓、佟麟閣、張自忠、戴安瀾……閃光的番號,光榮的旗幟,英雄的人物,如一部血肉凝成的民族史詩,讓我們回想起歷史上一個個令人敬仰的不屈形象和一幕幕血染沙場的激烈戰斗場景。這些英雄的人物、英雄的番號更值得我們每一個國人世世代代永遠地牢記!
樹欲靜而風不止。當今世界仍不安寧,部分地區戰爭仍然頻頻發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和平事業的勝利,是世界人民永遠值得紀念的勝利。閱兵式上,來自阿富汗、白俄羅斯、柬埔寨、俄羅斯等五大洲17個國家的軍隊方隊或代表隊,高舉本國國旗、軍旗,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精神抖擻地接受檢閱,傳遞著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維護和平的共同心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告訴我們,和平、發展、穩定才是根本利益。中國人民邁過1894年甲午戰敗的屈辱,邁過14年艱苦抗戰的犧牲,邁過1945年的勝利時刻,當下正闊步走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此次的大閱兵,旨在提醒世人,要杜絕歷史重演;要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的深重災難;要時刻警醒世人對和平的珍愛。當7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7萬只氣球騰空而起,《歌唱祖國》的激昂樂曲響徹整個金秋時節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時,更加彰顯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呼喚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聯合起來,共同捍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和諧未來的堅守決心。(作者系人民政協報《新聞評論部》首席記者張春莉)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