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又回來了!” “你認識毛豆豆嗎?”“中國功夫太棒了!”中國與坦桑尼亞建交5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在被稱為“平安之港”的坦桑尼亞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采訪時,當地市民經常向記者提起這些話題。
“瞧,鄭和又回來了!”
為期一個月的“牽星過洋——中非海上絲路歷史文化展”日前在坦桑尼亞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在坦桑尼亞出土的公元11世紀至14世紀的24件中國瓷器,從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精選的41件瓷器和木雕等,吸引了大批當地市民。人們在坦桑尼亞出土的元青花玉壺春瓶等珍貴文物前駐足、拍照。
據介紹,這24件文物大多未曾公開展出過,它們的出土將中坦交往史向前推進了兩三百年。出席展覽開幕式的坦桑尼亞自然資源與旅游部常任秘書葛西姆巴認為: “中坦友誼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在坦桑尼亞出土的中國瓷器,表明兩國在公元11世紀就有了貿易和文化往來。展望未來,相信兩國在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將會成為中非合作的榜樣。”
牽星術是中國古代航海家發明的導航技術。600多年前,鄭和應用牽星術率船隊到達非洲東部沿海一帶,為中非友好交往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此次展覽的主持人蒙尼塔·辛巴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很早就知道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鄭和不僅帶來了中國的茶葉、瓷器,也帶來了中國人民對坦桑尼亞人民的友誼”。
參觀者中不少人都像辛巴一樣,對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特別感興趣,紛紛在鄭和寶船木雕前合影留念,一名知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參觀者在合影時還飽含深情地指著鄭和船隊的木雕說:“瞧,鄭和又回來了!”
“你認識毛豆豆嗎?”
辛巴告訴記者,她每天下班回到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電視機鎖定在播放斯瓦希里語版中國電視劇的頻道。
“《媳婦的美好時代》是我最愛看的一部,我已經看了3遍。”2011年11月坦桑尼亞國家電視臺開播斯瓦希里語版《媳婦的美好時代》,起初是覺得新鮮,但辛巴看過前兩集后就像“著了魔”。“這部電視劇更像是我人生的教科書。”辛巴說,“電視劇里的這個女人用善良和對老人的尊敬,打消了丈夫的憂慮,維系了家庭和睦。同樣作為女人,我應該向她學習。”
辛巴坦言,自己也時常遇到“婆媳關系”的難題。她認為,雖然中國與坦桑尼亞相距甚遠,兩國文化也有所不同,但人們的生活態度和家庭觀念是相同的。“我從《媳婦的美好時代》這部電視劇里了解到,中國女人和我們有同樣的追求,都希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辛巴說道。辛巴的女兒現在在中國傳媒大學留學。“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能夠找到‘余味’這樣的丈夫。”辛巴笑著告訴記者。
“沒想到這部電視劇這么受歡迎,”坦桑尼亞電視臺記者愛德華·盧斯瓦加說,電視臺起初對《媳婦的美好時代》并不給予厚望,因為此前播出的其他國家電視劇的收視率表現平平。“真沒想到‘毛豆豆’的能量這么大,很多觀眾要求我們重播,”盧斯瓦加笑著說,“我們在工作室都會一邊播放一邊觀看。”
“如今中國電視劇已經成了坦桑尼亞電視的重頭戲,深受當地百姓喜愛。‘毛豆豆’幾乎成了坦桑尼亞人稱呼中國姑娘的代名詞。”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館文化參贊劉東告訴記者,坦桑尼亞很多政府官員對這部電視劇印象深刻,很多會議的間隙都會有官員聚在一起談論。“現在坦桑尼亞民眾對中國電視劇充滿了期待。”劉東說。
“中國功夫太棒了!”
“中國功夫太棒了!”薩羅姆·多米尼克在觀看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武術隊表演時不停地歡呼。10余名坦桑尼亞青年在《男兒當自強》的音樂伴奏下,揮拳自如,動迅靜定。
“這些孩子對中國功夫特別癡迷,他們的動作越來越熟練了。”武術教師馮俊杰告訴記者,這些隊員是從孔子學院170余名學員中選拔出的,每天都進行長拳、太極拳套路和器械訓練。中國功夫在坦桑尼亞很受歡迎,“像這樣的演出,我們今年演了快20場了。”馮俊杰興奮地說。每當有節日慶典時,必少不了武術表演。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功夫在坦桑尼亞能有這么好的群眾基礎,是因為很多人從小就受到了李小龍、成龍等動作明星影響,勵志要學習中國功夫。
“我12歲時就非常崇拜成龍,幻想著有一天能和他切磋武藝,”19歲的電臺記者羅伊·布萊恩說,以前他每個月都會將攢下的零用錢買電影票,觀看成龍的電影。“我的朋友們都會一邊看一邊比劃,散場后就在回家路上切磋‘武藝’”。
劉東介紹說,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館協助坦舉辦了兩屆武術比賽,吸引了大批選手參加,甚至還有其他東非國家的選手參賽。目前,坦桑尼亞成立的武術協會擁有會員超過1000人,30多個俱樂部遍布坦桑尼亞各地。“坦桑尼亞總理平達說過,除了踢足球,現在坦桑尼亞人最喜歡的運動就是中國武術。”劉東告訴記者。
“坦中文化交流就像是幸福的‘婚姻’,”辛巴對記者說,從古至今,雙方不斷交流、相互融入,關系不斷加深。
(本報達累斯薩拉姆12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