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東:特朗普的不確定性不是災難
特朗普上臺后,將在TPP、亞太再平衡等奧巴馬時期關鍵對外戰略規劃方面出現重大政策調整。首先,特朗普已經具備進行重大政策調整的國內氛圍,勝選為他贏得了強大的執政合法性;其次,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總統以及參眾兩院多數很可能屬于一個黨,這就意味著美國新一任總統在政策倡議和實施過程中受國會鉗制的力量變弱,總統個人的主動性和開創性變強。
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就明確表示反對TPP,我認為他的表態不是競選語言,而是嚴肅態度。他上任后,將不會像奧巴馬那樣積極主動推銷TPP,即便他將去年12月奧巴馬與其他11國簽訂的文本遞交國會討論,共和黨占多數的國會也很可能擱置。TPP未來即便不被徹底廢除,命運也不樂觀。這意味著亞太再平衡的核心關鍵舉措被美國人自己削弱掉了。
特朗普將對亞太經貿格局的規劃再思考,提出特朗普版本的主張,這個核心內容在哪,他沒有明確說。他的經濟民族主義觀點,具體表達很模糊。特朗普與冷戰結束之后美國精英層的觀念差別太大,我們只能就事論事,從眾多事件的處理中總結他的規律。
亞太再平衡在奧巴馬戰略規劃中是經濟、政治、安全等各種要素融合在一起的一整套方案,特朗普沒有參與相關規劃。上任后,他將繼續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核心內涵將與奧巴馬大有不同。他的競選表態說的很清楚,其政見核心是責任轉移:即與盟國構建防務安全費用平攤制,要求盟國更多參與安全防務,不能只花錢不干事。一旦亞太地區出現危機,盟國承擔處理危機的主要責任和費用。
這將給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體系帶來非常有趣的變化,亞太地區的戰略形勢將更加趨于平衡,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可能發生很大變化。奧巴馬時期,亞太地區由美國牽繩,相關國家舞蹈,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將放長線釣魚,相關國家能單獨處理危機就單獨處理,不能找事挑事。亞太地區過去與中國有紛爭的國家,失去了美國強有力的支持,在與中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將更加謹慎。亞太將迎來中國影響力迅速抬升的時期,這也給中國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運用這突如起來的抬升,而不像美國在二戰結束后那樣浪費影響力。
在薩德問題上,美國對韓國強有力的官方政策可能將持續。對特朗普來說,只要不花或者少花美國的錢都不是壞事,只要能有效解決美國經濟和就業問題的都不是壞事。薩德與國防工業、民眾就業以及各州利益緊密聯系。特朗普會不會采取果斷措施撤出薩德,目前下結論還為時過早,需要觀察。
可以預見,特朗普上臺后,構建奧巴馬亞太政策的關鍵部位都將出現重大變化,對中國而言,這其中蘊含著很多機遇,但我們并沒有抱著中美你輸我贏的心態。美國民眾希望特朗普改變美國長期以來少數人受益、多數人受損以及國內長期分裂、國會政府相互扯皮的局面。從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看,民眾的聲音的得到了比較好的表達。特朗普沒有西方精英所描述的那么恐怖,他為美國和世界帶來不確定性,但這種不確定性不是災難。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