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關系網絡中的作為】
新華網 2016.10.21 肖 晞
“一帶一路”是中國決策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的重大倡議和構想。筆者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關系網絡中具有參與者和維持者兩種身份。作為參與者,中國要通過發展伙伴關系,不斷激發國家關系網絡中各國的參與活力,重點建立支點國家和樞紐城市;作為維持者,中國要著力促進各類社會資源的有效流動,推動現有國際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第一,發展戰略伙伴關系,建立支點國家。中國的伙伴關系是一種動態發展的合作關系形式,可以根據國家關系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發展不同層次的伙伴關系,并根據國家實際需要不斷調整伙伴關系的形態。
中國的伙伴關系在本質上是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合作關系”,這與“一帶一路”所致力于實現的區域合作、發展命運共同體不謀而合。當前在“一帶一路”的推行中,“一帶一路”實踐進展與伙伴關系的密切程度表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并可以相互促進。例如,2014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階段;2015年5月中俄發表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同年7月中俄蒙元首第二次會晤舉行,三國元首批準《中俄蒙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推動構建中俄蒙經濟走廊。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系網絡中,中國與大部分國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伙伴關系,成為“一帶一路”得以推行的基石。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