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是老的妙 臺灣電視人才斷層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7日發表透視集文章說,這一屆金鐘獎頒獎典禮,讓人印象最深刻、最回味無窮的橋段,幾乎都是由資深演員或電視工作者所撐起來的場面,例如李立群一口26秒的快嘴脫口秀、85歲拿下“迷你劇集最佳男主獎”王瑞的風趣致詞,以及獲頒“特別貢獻獎”的張冰玉坐在輪椅上說“戲劇表演者要終身奉獻”這一席動人的致詞;加上資深主播盛竹如獨特的懸疑式口白、資深主持人方芳芳對入圍者的背景如數家珍,顯然是做足了功課……,他們出場的段落帶動了金鐘獎的高潮,對照新一代演藝人員常常連話都講不清楚,遑論臺風的平庸,臺灣電視界的人才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青黃不接的窘狀令人擔憂。
第49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在上周六舉行,星光閃閃之余,卻也留下不少遺憾,不是得獎者有遺珠之憾的遺憾,而是新生代電視演員的風采明顯輸給資深演員,幾乎看不到能夠在舞臺上鎮得住場面的年輕演員。也就是說,新生代演員有大將之風者少之又少,表演功夫下得不夠深,肚子里的料又少,以致于無法在臺上有亮眼的表現;星光大道主持人甚至從頭到尾只能一再重復稱贊女星“胸前有料”,似乎除了這句極其膚淺的臺詞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話好說了。讓這樣貧乏的人主持這么重要的頒獎典禮,或許只能說“蜀中無大將”,只好讓廖化當先鋒了?蓢@。
從金鐘獎頒獎典禮中,年輕世代青澀的表演就可窺知臺灣電視生態的危機,日劇、韓劇以及大陸劇能夠橫掃臺灣電視市場,實在不是沒有道理的,許多臺灣新生代的電視演員口才差、表演的肢體語言不夠生動,對觀眾吸引力漸趨弱,觀眾只好轉臺看外來劇;特別是現在韓劇大都有漢語配音版,大量吸引婆媽族,年輕觀眾則青睞日劇緊湊巧妙的劇情。臺劇一是資本太低,無法制作出大氣勢或細膩的劇情,二來演員基本功不足,單靠外型俊帥美麗,還是不一定能夠黏住觀眾的眼球。光有帥哥美女也濟不了事,觀眾更講究戲劇本身的品質。
李立群一口氣秀200個字的高能量表演、王瑞渾然天成的親和力與幽默感、“永遠的慈禧太后”張冰玉對戲劇無怨無的執著投入,都令人動容、尊敬;而他們所處的時代也是臺灣的電視戲劇發光發亮的年代,當年的臺灣戲劇出口大于進口,制作的水平深受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羨慕;然而,風水輪流轉,如今臺灣的電視節目可謂盛年不重來,真讓人不勝唏噓。在感嘆姜是老的辣、梗是老的妙之余,也不禁要期許新一代的電視人,表演生涯想要可長可久,基本功一定要做好,投機取巧、只會做做表面功夫,很快就會失去舞臺。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