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與共同點相比,不同點則更多。
——朝鮮從2006年起,至今已進行三次核試驗,并宣稱已是“擁核國家”,伊朗則沒有進行過核試驗,并堅稱沒有核武器。
——伊朗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朝鮮則在2003年宣布退出該條約。
——伊朗是中東大國,雖然與以色列等國關系緊張,但并不需要依靠核武器來保衛政權和獲得經濟補償;朝鮮則是小國,國力羸弱,且面臨美韓日的直接安全威脅,需要用“不對稱武力”來保衛政權,并利用核問題獲得相應經濟補償。
——從國內體制來說,伊朗是民選國家,新上臺的政府修改前任政府的對外政策余地大。這一點與朝鮮有很大不同。
——從外部環境來說,美國重視中東地區,把解決伊核問題作為解決中東問題的關鍵,而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則需要利用朝核問題,因此美國對朝核問題采取“戰略等待”政策。
由此可見,伊核和朝核不同點多于共同點,因此,解決朝核問題難度更大,需要更大耐心,更多智慧。
三、近期能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嗎?
在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后,包括美國國務院朝核問題特使塞勒在內,美國已經多次表示,如果朝鮮改變想法,美國將向朝鮮敞開對話大門。美國所說的“改變想法”,即要求朝鮮在棄核問題上表現出誠意,先采取實際行動。
朝鮮對美國的這一姿態作出了回應。朝鮮外務省發言人7月21日發表談話,抨擊美國把伊核協議與朝鮮掛鉤。這位發言人說:“朝鮮的國情與伊朗截然不同。朝鮮是名副其實的核國家,擁核國家有自身的利害關系。”他還說:“朝鮮對就單方面先凍結或放棄核武進行對話毫無興趣”。這意味著,朝鮮不可能單方面凍結或棄核,美國必須有所行動,解決朝鮮的安全關切。
朝鮮把核武器看做“針對美國核威脅和敵視政策,捍衛國家主權和生存權的必需手段”。朝鮮的立場是“只要美國的敵視政策依然存在,朝鮮將不會棄核”。這一立場與美國要求朝鮮首先棄核針鋒相對。
因此,在朝美雙方沒有松動立場、調整政策之前,近期重啟六方會談還存在相當困難。雙方需要在不斷的較量和磨合中尋找重啟會談的交匯點,這需要時間和耐心。(高浩榮)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