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1月1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2017年度知識產權保護的報告,將淘寶網等3家中國電商平臺以及北京秀水市場等6家中國線下市場列入“惡名市場”黑名單,這也使得中國公司在這個榜單上占比達到20%。自2011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fā)布首份“惡名市場”名單以來,中國著名電商百度、京東等都曾被列入其中。淘寶網曾在2012年獲當局除名,但2016年再被點名。(1月15日《環(huán)球時報》)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fā)布一年一度的“惡名市場”名單,據(jù)說是為協(xié)助有關機構加大力度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然而,透過這份名單,我們卻深深感受到一種深刻的貿易偏見和政治屬性。比如,9家中國市場在整個名單中占比近20%,它針對的似乎已不是知識產權保護,而是有針對中國企業(yè)和中國市場制造新的貿易壁壘之嫌。治理侵權假冒問題是全球性難題,全球假貨市場估計高達5000億美元,且仍在不斷增長,中國市場在“惡名市場”名單中占比約20%,該報告對中國的指責其實是不負責任的,是有失真實性和客觀性的。
尤其讓人遐想聯(lián)篇的是,據(jù)報道,與“惡名市場”名單同時出臺的,還有同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的新聞:中國對美貿易年度順差達到歷史最高。有新聞評論認為,這將給特朗普政府制造更強硬的對華貿易政策借口。“惡名市場”名單出臺的時間也不由得讓人生疑,在過去幾年里,這一報告都是在圣誕節(jié)前發(fā)出。而此次發(fā)布的時間,恰好和中國對美年度貿易順差公布時間重合。同時,距離美國財政部否決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也只有短短一個星期。可見,9家中國市場再入美黑名單,恐怕是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正在加劇的犧牲品。
這份“惡名市場”名單對中國市場的打假成果也是熟視無睹。2017年年中,歐盟相關組織發(fā)布的報告稱“中國是全球假貨核心集散地”。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孫繼文回應稱,該報告不負責任,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待進一步研究。實際上這些年,中國全面加強出口商品質量監(jiān)管,嚴厲查處跨境制售侵權假冒商品違法行為,維護了“中國制造”的良好形象。僅以阿里來說,截至2017年底阿里已與全國23省開展線下打假合作,累計向全國執(zhí)法機關推送涉假線索1910條,協(xié)助抓捕涉案人員606名,搗毀窩點數(shù)1328個,涉案金額約43億元。
說穿了,這份具有嚴重缺陷的“惡名市場”名單,是貿易保主義抬頭的信號,正如不少貿易專家所分析,這份黑名單不過是實現(xiàn)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目標的工具,其真實意圖終將為人所知。實際上,美國以黑名單為武器,對中國企業(yè)掄起貿易保護的“大棒”,實在是短視之舉,因為合則共贏,對抗必雙輸,同時也將加劇美國同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我們也相信,任何一家中國企業(yè)的打假努力,是不會受到出自任何機構的任何報告所影響的。尤其是在中美貿易緊張正在加劇的當下,我們必須做好我們自己,不給別人以口實。(中國臺灣網網友:何勇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