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臺灣明年“七合一”選舉的幾個重要看點
在這六個都會城市中,現有的格局是國民黨占有4席,民進黨占有2席,國民黨沒有上升的空間,卻1席也不能輸,輸掉1席,就可算是輸掉了整個選舉;若能維持現有的4席,可說是成功了一大半。而民進黨只要能多爭取1席,也就改變了選舉的結果。
其它一些縣市雖沒有六市重要,有的甚至較小,但也不失指標意義,如南部的嘉義市,這是南部的惟一一片“藍天”,國民黨若輸掉嘉義整個南部就將是一片“綠地”,標志著國民黨徹徹底底地被趕出南部,其意義和影響絕不僅僅是失去一小片“藍天”這么簡單。同樣的,北部的某些藍營傳統縣市,如果易幟,也是國民黨的重大挫敗。
三是得票率的高低。得票率也是選舉十分重要的看點。如果國民黨輸掉選舉,得票率又落后民進黨,顯示島內一直以來“藍大于綠”的基本盤面已經不復存在,國民黨前途堪慮,極有可能重新淪為“在野黨”。如果國民黨輸掉選舉,但總得票率仍能領先,則說明島內基本盤面依然維持住“藍大綠小”的格局,顯示國民黨失敗中還有一絲希望,至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段時間,若能妥為施政,取得不錯政績,穩住支持票源,國民黨可望“起死回生”,艱難保住執政權。
如果民進黨的席次維持現狀,且得票率較國民黨有所差距,則說明民進黨是完全輸掉了“七合一”選舉,無論是在氣勢上還是在實力上都將受到極大削弱,“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目標破滅,追求重新執政的企圖將受到有力遏制。當然,民進黨如果輸掉選舉,若總得票率比較接近甚至略有反超,則不能完全說民進黨輸掉這場選舉,可以用“雖敗猶榮”形容之。這種結果對國、民兩黨來說近乎平手,將極大加劇雙方未來的矛盾斗爭,對國民黨而言,倍感危機,勢必傾全力進行政權保衛戰;對民進黨而言,雖未爭取到更多席次實現“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企圖,得票率上卻有一定斬獲,對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仍有較大激勵作用,膨脹其重奪執政權的野心、欲望。
四是中間選票流向。由于藍綠惡斗,使得島內政治生態極其惡劣,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隊伍不斷壯大,每每在選舉中發揮重要作用。
2009年的縣市“三合一”選舉及次年初的兩場“立委”補選的最后階段民調反映,各個縣市及相關選區約3至4成民眾態度不明。選后,國民黨中央將選前多家媒體、黨內民調與選后實際結果進行交叉分析比對,發現這些未表態者,事后多將選票投給了民進黨候選人,從而使得民進黨的得票率接近甚至反超國民黨。這與2008年“立委”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中間選民多支持藍營和馬英九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此次“七合一”選舉,中間選票的流向無疑亦是選舉的一個重要看點。若國民黨所獲中間選票與民進黨旗鼓相當,那怕是略有弱勢,說明國民黨主要是敗在支持者不出來投票上,則國民黨未來需要通過改善施政狀況,重新贏得他們的信任或支持,一如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雖在中間選票上略占優勢,但經過國民黨不斷的危機動員,諸多藍營支持者含淚投票,國民黨的基本盤被催出,最終保住了政權。如此,則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依然可期。(楊平: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