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組充滿算計
針對“內閣”改組傳聞,臺“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1日表示否認,稱“到現在為止沒有這個信息”。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稱,現在的賴清德“內閣”不少成員表現令島內不滿,改組不令人意外,但這波人事改組明顯是因為年底“九合一選舉”將至,“戰斗內閣”以選舉優先、施政次之,對臺灣社會是禍不是福。他說,外界頻頻點名質疑、且爭議不斷的“交通部長”賀陳旦與“國防部長”馮世寬,幾次“內閣”改組都不動如山,長此以往,恐怕下一個地動山搖的就是“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民調。
有輿論質疑稱,這波人事改組可謂機關算盡,凸顯出民進黨派系斗爭和妥協的影子,像傳出異動的“教育部長”和“外交部長”,與其說表現不如預期,不如說是民進黨內虎視眈眈要此大位者眾,剛好趁“護照”出問題、臺大校長遴選爭議,順勢換上各派系的自己人。高雄市長陳菊即將任滿,其人馬已經“預定”了“教育部長”等多個職位。至于“勞動部長”林美珠,在“勞基法”修法達成向資方靠攏的目標后,當然可以“功成身退”。
接替人選只是不得已的選擇
《聯合晚報》1日分析稱,今年是選舉年,從民進黨的一貫做法來看,“內閣”除推動政務外,更重要的功能是“戰斗”,是“選舉”,因此改組是必然的。
但改組真的就能加強蔡英文當局的施政能力嗎?島內輿論顯然并不看好。聯合新聞網1日稱,李大維下臺后,可能轉任“國安會秘書長”或退休,最可能接替他的是駐美代表高碩泰。不過高碩泰近來處理美國貿易代表署及國務院領事局官網下架“中華民國國旗”一事,僅指示駐美代表處新聞組發了一個要媒體自己去問美國人的聲明,引發不少批評。《聯合晚報》稱,受困于兩岸關系急凍,身為資深“外交官”的李大維無法施展,自爆壓力山大,有駐外代表一下子就瘦了7公斤,“我自己每天看外館電報,有時也會心驚肉跳”。文章認為,民進黨執政后,先后丟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及巴拿馬兩個“邦交國”,梵蒂岡、多米尼加和帕勞又不時響警報,對李大維來說是“非戰之罪”。因此,雖然高碩泰與民進黨高層關系很好,但在這個時機被推上去,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