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點綠成金” “林+”模式為鄉村振興增添綠色動能
央視網消息:在我國,森林食物是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農產品,當前不少地方森林食物迎來夏季采收。
在江西廣昌縣旴江生態公益林場,這家合作社的工人們正在采摘新鮮的木耳和樟芝。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建設了覆蓋林場1000多畝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噴灌系統,有了充足的水源,食用菌產量增加了10%左右。
在云南勐臘鎮的橡膠林里,竹蓀正蓬勃生長。近年來,當地大力挖掘林下經濟潛力,以黨組織領辦、社區集體出資、村民入股等方式,在當地居民小組橡膠林下種植了20畝竹蓀。
森林食物涵蓋了“米袋子”“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當前,我國木本油料供給多元化,木本糧食供應充足,還有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大量高品質森林食物,極大豐富了百姓餐桌。目前,全國2800多個縣中有2400多個縣種植經濟林,各類森林食物年產量2億多噸。
單一向多元發展 林下產品附加值持續提升
林下種植養殖產品多為初級農產品,依靠天然稟賦資源。很多地方推動產業從單一的種養殖向多元發展,從粗加工轉向精深加工,提升林下經濟產品附加值。
云南麗江華坪縣是著名的“芒果之鄉”,在榮將鎮龍頭村的芒果園,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村民們忙著采摘芒果,裝車運往全國各地。在銷售鮮果的同時,當地還發展芒果深加工產業,建成了芒果原漿、芒果干及速凍果塊等多條生產線。在這家合作社的生產車間,經過數字化設備清洗、切果、分裝、消毒、打漿、灌漿等工序后,一瓶芒果果漿就新鮮出爐了。目前,當地芒果企業已開發出芒果汁、芒果干、芒果凍塊、芒果醋、芒果酵素等一系列產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并遠銷國際市場。
森林空間也為中藥材種植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這幾天,湖南郴州安仁縣的一處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里,500畝林下套種枳殼相繼成熟,村民正忙著將剛剛摘下的新鮮枳殼稱重、裝箱,運往加工廠。
新鮮采摘的枳殼運抵加工廠后,經過分揀、切割、烘烤等8道工序,青澀的鮮果就變成了附加值更高的中藥材干貨。從過去單一的初產品,到現在擁有14個精深加工環節的整條生產線,當地枳殼、山蒼子等中草藥的附加值翻了5倍以上。
森林景觀 利用創造經濟價值
從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到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各地不斷拓寬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渠道。目前,林下經濟已發展成為不少山區林區重要的綠色富民產業。
位于浙江天臺縣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6%,是個天然大“氧吧”。一大早,一場戶外健身瑜伽體驗活動在這里舉行。為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天臺縣因地制宜打造了森林康養產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避暑養生。在與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僅有20分鐘車程的新晉網紅地“石梁炊煙”,當地開發了咖啡吧、啤酒館等多種消費場地。目前,天臺縣已建成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3個、省級以上森林氧吧6個。
而在北方城市黑龍江伊春,良好的生態和適宜的溫度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在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游客們結伴而行,賞奇石、觀美景,漫步在林蔭小道,陶醉在眼前如詩如畫的美景中。伊春擁有400萬公頃山川林海,森林覆蓋率達83.8%。依托森林、濕地、空氣等優勢資源,當地著力打造了森林康養旅游集群。在生態旅游產業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帶動了民宿、文創、林下產品等協同發展。
從2018年起,國家林草局先后推出多條全國特色森林旅游線路,線路涉及世界遺產、各類自然保護地以及國有林場等生態旅游地。目前,全國林下經濟年產值約1萬億元,帶動數千萬林農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