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微觀察丨合力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總書記提出新要求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對合力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作出重要部署。
2020年11月,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5年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為書寫“兩大奇跡”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此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正逢“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關鍵時期。聚焦“建設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更加注重”的明確要求,為新征程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指明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更加注重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相協同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20年5月28日,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高票通過時,人民大會堂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一系列立法“組合拳”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法治秩序,扭轉了香港在國家安全領域長期“不設防”的嚴峻局面,為實現香港由亂及治,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以國家安全法為統領,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一系列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出臺,不斷筑牢新時代國家安全的法治保障。
自2025年5月20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諸多“第一”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
改革勢如破竹,法治夯基固本。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修改公司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我國堅持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不斷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2025年10月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這份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綱領性文件中,法治肩負著重要使命。
總書記提出的“更加注重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相協同”,要求各部門各領域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護航發展、維護穩定,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牢固的基礎、持久的動力和廣闊的空間。
更加注重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民之所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今年10月15日,一則消息登上社交平臺熱搜——緬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團案已全部進入司法程序。網民點贊“罪有應得,拍手稱快”。
前不久,總結10年來的經驗做法和制度創新成果,檢察公益訴訟法草案正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創設以來,為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匯聚公益保護合力作出重要貢獻,已成為公益司法保護“中國之治”的重要內容。
從人民法院不斷壓實院庭長審判監督職責更好落實司法責任制,到檢察機關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全面協調發展;從公安機關保持對涉黑惡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到司法行政機關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下,一項項改革舉措,回應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關注和期待。
當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總書記強調的“更加注重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求法治工作部門認真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作風,全面推進立法公開、執法公開、司法公開,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總監制丨閆帥南 王姍姍
監制丨馬麗君
制片人丨興來 寧黎黎
執筆丨程昱
編輯丨江雨航 張亞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