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海聯運”“黃金水道”按下秋糧運輸“加速鍵” 為全國糧食安全筑牢堅實屏障

央視網消息:隨著東北地區秋糧收獲接近尾聲,秋糧運輸迎來了高峰期。從10月中下旬開始,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吉林省已經調出糧食近400萬噸。作為秋糧運輸的重要始發地的吉林扶余,從秋收后88個糧食發運站已開啟高位運輸模式。
長春鐵路物流中心扶余營業部是秋糧運輸的關鍵樞紐,秋糧運輸簡單來說就是將產糧區的優質糧食通過物流運輸送往各地。

工人師傅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將糧食從貨車上卸下來,一袋袋金燦燦的玉米通過傳送帶被運送到列車車廂里。這里每5個師傅編成一個運輸小隊,兩名師傅在高處負責將糧食卸車放到運輸帶上,另外三位師傅則在車廂里將糧食碼好。據了解這一袋糧食有60公斤重,一輛貨車上大約有30噸糧食,一個運輸小隊一天需要搬運四輛貨車的糧食。

據了解,吉林省已經連續4年糧食總產量超過了800億斤,今年的產量有望再創新高。從今年10月中旬開始,長春鐵路物流中心就一直處于高位運輸的狀態。10月份以來,吉林省累計發送糧食400萬噸,同比增長近50%,吉林省內88個糧食發運站、112條專用線“火力全開”,24小時連續作業。為確保糧食運輸通道持續暢通高效,國鐵沈陽局為重點糧食生產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糧食運輸需求,提升全鏈條運轉效率。

好的糧食離不開好的物流運輸,扶余營業部地處京哈鐵路干線,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通過一幅簡單的交通示意圖來看,從扶余發出的糧食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純鐵路運輸,從扶余站首發,向南過山海關到達北京、鄭州,向南最遠可以到達?冢辉卩嵵菹蛭髂线\往成都、昆明等地。另一種運輸方式是鐵海聯運,從扶余向東南方向到達遼寧的營口港和大連港,在這里轉乘海運送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產自黃金玉米帶的優質玉米就是這樣被運送到全國各地。

糧食穩則天下安,一趟趟南行的糧車不僅運送著沉甸甸的糧食,更傳遞著豐收的幸福與喜悅,為全國糧食安全筑牢堅實屏障。
遼寧:營口港“鐵海聯運”開啟加速度
在剛剛的直播連線中,記者提到秋糧運輸有一種很重要的運輸方式——鐵海聯運。位于遼寧營口的營口港是北方地區重要的糧食中轉樞紐,此刻,這里的秋糧運輸正在火熱地進行當中,一起去看看。
營口港地處遼東半島中部、渤海灣畔,這里是距離東北地區各主糧產區最近的出?冢Z食的中轉量長期位居北方港口的首位。眼下,港口內用于散糧運輸的鐵路專線一片繁忙,從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部等地滿載著玉米、小麥等作物的糧食專列正在陸續進港。

專列上的糧食被卸到大型卡車上后,會被送往散糧碼頭區高聳林立的筒倉群內進行儲存暫放,等待裝船啟航南下。這些筒倉內部都安裝有溫濕度監測、通風系統等智能設備,可以確保糧食的品質。

目前,每天平均都有近4萬噸各類糧食經鐵路和公路運送到這里。遠道而來的玉米、小麥、大豆會通過與筒倉相連的專用自動化傳送系統被送往糧食專用碼頭進行裝船作業。運送糧食的傳送系統采用密閉傳送的方式,可以在整個過程中減少糧食的損耗和降低揚塵。

在營口港47號糧食專用碼頭的泊位上,由傳送系統運送而來的玉米正被2臺自動裝船機源源不斷地裝入散糧貨輪。在另一個泊位上,大型門機也將一輛輛有序排列等待的卡車上的玉米貨箱吊裝上船。
江蘇:激活“黃金水道”新動能 打造運輸新節點
位于江蘇淮安的黃碼港地處京杭運河和淮河入海水道交匯處,是大宗物資通江達海重要的內河水運節點,這里剛剛建成運營的黃碼港產業園將成為秋糧運輸的重要節點。
黃碼港向北連接徐州港,向南通達揚州港等重要港口,港口配備了現代化數智水運物流平臺,形成了“儲貿加一體化”鏈條。

為了解決秋糧運輸規模化存儲的難題,今年黃碼港建成了18座萬噸淺圓倉,單倉存儲量高達1萬噸,是普通平房倉的3倍多。通過運用糧食倉儲行業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將糧食進出庫、智能通風、內環流控溫、智能安防等系統模塊進行智能化集成,可與糧食專業碼頭實現自動化對接,讓秋糧運輸實現綠色高效周轉。

同時,借助黃碼港的“儲貿加一體化”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糧食可以通過智能倉儲系統無縫運輸到相鄰的大米加工企業,實現“儲加聯動”零延遲。

走進這家企業的大米加工車間,各條全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清理、礱谷、碾米、拋光等步驟有序進行,加工好的大米經過全自動真空低氧包裝機,再經打包稱重、抽真空、金屬探測等,裝袋入箱輸送到成品倉庫,數臺高大的碼垛機器人靈活運行,將剛下線的一袋袋大米碼放整齊,全自動化的設備既能提高加工過程的質量穩定性,也能實時監測加工過程,進一步保障大米加工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