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虹橋老人托養中心成立于2006年,由一幢廠房改建而成。一位上了年紀頭發花白的保安見到記者,上前詢問來意。這位保安的重要工作是防止老人亂跑出養老院出現意外,但這類逃跑事件仍時常發生。
為了保障老人臥室里的采光,養老院的股東們在改建這座廠房時,所有房間都在大廳的四周靠窗而建,這也讓大廳內采光不佳,早上11時的大白天,也必須開啟所有的日光燈。
65歲的陳齊英本是肇慶一家公立醫院的護士,1984年開始,她和其他20余人參股建立了廣州第一家養老院。
陳齊英說,目前,虹橋養老院一共有130多個床位,但入住的老人只有80余人,平均年齡在78歲左右。
“養老院‘先天不足’。為了開養老院,院長把房屋都抵押了出去,投了這么大成本,卻還要選擇這樣的地頭、交這么貴的水電房租,一個月的房租就8萬多元,合計上所有成本,每個月就要交18萬~20萬元。”在陳齊英看來,最大不足是交通不便:“有些有錢人開車過來,一看門面這么小,就掉頭回去了。”
陳齊英告訴記者,一位老人要入院,需要交不菲的一次性購置費;另外還要交入住費每月600元至800元,伙食費每月480元,水電管理費200元。另外依照老人不同的護理級別,收費標準從350元至1200元不等。“一次性購置費的門市價格是15000元到30000元不等,但事實上,為了增加老人的入住人數,我們通常只收3000元左右,甚至還有30%的老人,沒有收取。”
他希望政府能再加大一些扶持的力度,“我們電費貴、水費貴,服務行業,全部按商業收費收,老人每月交的水電費根本就入不敷出。”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