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小說,是繼承了高密文化;我寫小說,是在向家鄉父老學習的基礎上開始的;我寫紅高粱,是因為高密曾經有過一眼望不到邊的紅高粱。”莫言說,如果沒有高密的紅高粱,如果沒有家鄉燦爛的文化,如果沒有父老鄉親的培養和提拔,也沒有他,“這個節日是父老鄉親們的節日,我只不過在其中發揮了一點非常微弱的作用罷了。”
“我是不太稱職的兒子”
雖然莫言這樣說,但家鄉人都知道,紅高粱文化節的舉辦和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雖然兩年前莫言并沒獲“諾獎”。“文化節盡管跟我有一點關系,但我發揮的作用很小,我希望大家的目光從我身上轉移開來,去看看高密的文化。”
剪紙、泥塑、撲灰年畫和茂腔等民俗文化一直都是莫言自豪的家鄉文化,但他也呼吁老鄉們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次來參加咱們紅高粱文化節的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大師們帶來的作品,有書法,有繪畫,咱們也好好領略一下高密之外杰出藝術家們杰出的作品,以此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
近12天來,莫言一直被家鄉人們掛在嘴邊,但他很謙虛:“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都是一個寫小說的農民,都是高密父老鄉親們的不太稱職的兒子。”
■相關新聞
《紅高粱》將改編成舞劇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