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的父親長眠在紫金山下,尸骨都沒有找到!彼就絺惡鴾I說,可他所在的一六零師殺出一條血路,安全到達皖南寧國。后來,司徒非被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箲饎倮,廣東父老為司徒非將軍在廣州白云山麓建立了一座衣冠冢。
“一腔熱血,金陵灑盡,將軍浩氣沖霄漢。半生戎馬,疆場殞命,先嚴無愧對中華。”89歲的司徒倫這樣總結父親的一生。
易安華 第八十七師二五九旅少將旅長 抱赴死決心,寫下“告妻兒書”“父親常跟母親講,如今日寇猖獗,時局艱難,唯有殺敵立功效命疆場才是軍人本色!币装踩A將軍之子——76歲的易豪雄老人難過地說,父親對孩子疼愛有加,可他犧牲時自己只有10個月大,長大后只能對著照片追憶父親的音容。
易安華將軍出生于江西宜春,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1937年上海淞滬會戰后,升任第八十七師二五九旅少將旅長。1937年12月,從淞滬戰場撤下來的易安華參加南京保衛戰,奉命守衛光華門一帶。出征前,他把妻兒送回老家。“父親與母親告別前寫下‘告妻兒書’,對母親說,你等著領我的撫恤金贍養家小吧。他是抱著赴死的決心上戰場的!
光華門阻擊戰是南京保衛戰中最慘烈的戰斗之一。12月9日,日軍以優勢兵力向光華門、通濟門、雨花臺猛攻。次日,日寇在炮火掩護下沖入光華門。易安華率部殊死抵抗,但部分城墻在炮火中傾頹,數百名日軍突入城內,情勢危急。易安華接到“死命令”,二五九旅和二六一旅必須全殲入城之敵。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