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燕這樣被催婚的單身男女并不在少數。住在江東的夏小姐就無奈地表示,“每到這時候,我媽就通過各種關系給我介紹相親對象,基本上每個禮拜我都要見一兩個男孩子,她就是希望我能在過年前把對象的事情給定下來。”夏小姐現在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跟家里人吃頓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話題就是介紹對象。我現在都怕了,能躲就躲,雖然自己已經29歲了,但是一想到這樣被催著相親就害怕。”
在寧波某國企工作的趙先生今年35歲,也正在遭遇催婚“危機”。他的父母跟他說了,如果今年找不到媳婦、明年抱不上孫子,以后就不用回家了。現在,他唯一的辦法是聽父母的,拼命去相親。近半個月來,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經見了不下20個女孩子。“我不是走在去相親的路上,就是正在相親,但是一時半會兒又找不到合適的,搞得非常疲憊,可我又不想隨隨便便找個人,稀里糊涂地走進婚姻的圍城。”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在社交媒體和本地論壇上,年底父母催婚的行為又成了大齡男女吐槽的話題。網友“明志杰”說,她母親最近的主要任務就是參加各種各樣的相親會,幫她相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母親給她帶回來40多份相親資料,讓她挑選。“我媽說,如果再不主動,好男孩都被挑光了,以后可能真的嫁不出去了。其實我今年才26歲,還沒感到那么緊迫。可是我媽現在搞得我好像菜場快收市時的剩菜一樣,被降價處理。所以,我現在一聽到相親就害怕,能躲就躲,讓他們折騰去吧。我媽說我不理解他們,現在關系有些僵。”
家長應該“理性操心”,保持樂觀的心態。
寧波女子學院婚姻心理咨詢師徐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父母希望早日看見孩子成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一些父母過于焦慮和極端的行為是不可取的,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不但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工作,更有可能加劇孩子的對抗心理,甚至對即將到來的婚姻生活產生厭惡。
“父母要積極和兒女進行理性溝通,讓他們看清楚自己目前所處的狀況,搞清楚自己要尋找什么樣的人生伴侶。”徐老師說,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父母關鍵要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以及他們對另一半的期望目標,而不是全憑父母自己的喜惡標準來選擇。
寧波電臺知名相親欄目“社區紅娘”的主持人小葉則表示,不少年輕人由于工作繁忙、交際圈狹窄,所以忽略了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們應該將心態放輕松,在積極幫孩子物色對象的同時學會適當放手,在給孩子們做合適的牽線搭橋之后,就應該放手讓年輕人去相處交往,而不要進行過多干涉。父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子女操心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理性、節制。兒孫自有兒孫福,在為子女操心終身大事的時候,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才不會反過來成為子女的負擔。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