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補貼都給一個人,其他人肯定不高興,我們也不好做。”每遇到利益分配的問題,劉錦云和村里的干部都會變得謹慎起來。
“把補貼都給同一個人,馬上就會有人告我們。”劉錦云挑起眉毛,提高聲調說。
對這些燙手的“香餑餑”,村委會采用了最保險的平均分配做法——拿到“危房改建”指標的,一般就不能同時申請“產業扶貧”指標;前一年拿到補貼指標的,第二年一般也不能再拿。
另一位村民正在被這個分配方案困擾。幾年前,他用跑車掙來的錢買了幾頭豬崽,現在已經繁育出了19頭成豬。今年他本來想要擴建豬舍,正急著用錢。可他去年申請了“危改”補貼,今年就很難再拿到“產業扶持”補貼。
現在,蓋房借的錢還沒還清,他又要尋思著找人借錢建豬舍。
“脫貧還是要靠借錢,沒別的辦法。”他說。
徐四貫也想過養雞。他去村委會申請“產業扶貧”補助,但是建雞舍需要的一萬多元,他一分也拿不出。最終,補貼沒有申請下來,養雞的事也不了了之。
“雞都養不了。”每當提起這件事,徐四貫總會笑著說出這句話。除了建房,養雞又成為了他最新的自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