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沉降最快 最大的地方是1.4厘米/年
根據《四川省“十二五”基礎測繪發展規劃》制定的目標和任務,以及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工作安排,由四川省第三測繪工程院負責重點區域地表形變監測項目任務實施,省第三測繪工程院工程師孫曉鵬是該項目的負責人。從2013年至2015年,他一直在參與成都、綿陽、樂山和都江堰4個城市的地面沉降監測工作。
孫曉鵬介紹,重點區域地面形變監測工作從2013年開始實施,我們主要以高分辨率雷達影像COSMO-SkyMed為數據源,采用永久散射體雷達干涉測量技術(PS-InSAR)完成對成都、綿陽等4個城市的監測,監測精度可達到毫米級。
“我們發現這四個城市中,成都市的地面沉降速率是最大的。”孫曉鵬告訴記者。
以年沉降量來表示形變速率,在歷時兩年的監測時段內,綿陽市、樂山市、都江堰市主城區總體沉降量不大,成都的年沉降量最大的是2.2厘米/每年,最小的是-2.8厘米。
追其原因,孫曉鵬說:“主要造成成都市地面沉降的原因是人為原因,就是房地產的開發和地鐵的修建。”近年來,成都以每年新開建一條地鐵線路的速度在進行地鐵的建設,同時房地產的建設也非常迅速。這些頻發活躍的城市建設活動是造成成都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通過監測發現,地鐵穿過的地區形變速率要明顯的高于其他地區,“形成一個凹的感覺,地鐵線路在盾構之后會有一個較周圍更大的地面沉降”。另一方面,由于高層建筑物建設,地基施工需要抽地下水,同時,建筑建成之后樓會有自重,也是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