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與第三方之間無冤無仇,傷害嚴重
社會上一些人由于對社會不滿,或者出于其他原因,開車(或持刀)闖進校園碾壓學生或行兇砍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些第三方人士與學生無冤無仇,卻制造了校園暴力案件,甚至帶來嚴重傷害。此外,還有一些校外成年人教唆、脅迫、誘騙、利用在校中小學生,做出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此外,校園外部的暴力也不能忽視。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學生之間的校外暴力。從媒體報道的案件來看,學生間的校外暴力主要發生在學校門口周邊附近。涉事者可能來自同一個學校,學校內部管理嚴格,不便下手;或者來自不同學校,另一學校的同學“殺”到有矛盾的同學的校門口,等放學后,在路上伺機突然下手。
二是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校外暴力。學生和家長之間因為學習成績等問題,也常常產生沖突。在報道過的悲劇中,孩子有跳樓身亡的,家長也有被孩子打傷打死的。
預防師生間暴力沖突的關鍵在老師
如何預防師生間的暴力沖突?筆者認為,關鍵在老師,老師要保持理性,絕對不能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一些地方出現學生毆打老師的事件,表面上看是意外的偶發事件,實際上,這是師生關系長期不和諧、師生矛盾長期無法妥善解決的必然結果。涉事學生反映,他們之所以突破道德底線,想要去打老師,主要是師生間的積怨太深了,涉事老師長期諷刺挖苦、侮辱他們,讓他們臉面丟盡,沒有人格尊嚴,在班級里面抬不起頭。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