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日報》以“加拿大的逆風,布魯塞爾的歡迎”為題說,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恐懼癥”已經“傳染”給加拿大,加拿大暗示將禁止中國的華為和中興參與政府網絡建設。在中海油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等案例上,加拿大也充滿矛盾。相反,布魯塞爾卻屢屢傳出好消息,歐盟各國歡迎中國企業投資。中國企業投資走向世界的步伐在加大,對各國都是一個命題。
最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加拿大人對中國投資的糾結。《溫哥華太陽報》25日稱,中國在加拿大投資正引發越來越大的關切。加拿大納諾斯民調機構進行的調查顯示,加拿大人視中國為最大安全威脅,甚至超過伊朗。在資源豐富的卑詩省,視中國為最大安全威脅的比例更高,這里24%的受調查者認為中國是最大安全威脅,而選擇伊朗的只有17%。據加拿大廣播公司24日報道,根據納諾斯的調查,20.9%的加拿大人視中國為最大威脅,17.9%將伊朗視為最大威脅。
《溫哥華太陽報》26日稱,自2009年加拿大開始同中國加強關系,有關努力自今年2月哈珀訪華之后進一步加強。中國是迫切需要加拿大能源的饑餓市場。但是,渥太華方面似乎更希望建立合資企業,開拓出口市場,同時獲得管道建設資金,卻沒有意識到開展合作會引發中國整體收購加拿大企業。一名保守黨要員說:“我們希望他們買我們的原油,而不是收購我們的原油公司。”
加拿大應適應不同經濟體系
一片喧囂聲中,也有對加中合作表示認同的聲音。加拿大《金融郵報》26日說,加中投資協議引發的辯論雖然滾燙熱烈,卻缺少明智的指引。目前全球類似的投資協議約有2500個,其中中方參與簽署的就有數十個。加拿大希望本國在其他國家的投資能夠免受歧視,卻不愿為外國在加投資者提供相同待遇,這樣就太沒有誠意了。加拿大《國家郵報》26日稱,加拿大人不應在外資、尤其中資并購等事務上有太濃厚的007情結,將中國國有公司看成007影片中的惡棍,臆想中國如影片中的大反派一樣,有一個統治世界的恐怖計劃。文章批評加拿大那些“本能反對一切外資進入本國市場的左派政客”借題發揮,不僅排擠中國國有企業,也排擠任何外國國有企業進入加拿大市場,只是找的理由各不相同而已,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不就這樣給擠走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