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期間,他對中國持有1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務表示不滿,要把中國稱作“匯率操縱國”。他還強調要在人權和知識產權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在執政將近4年后,奧巴馬仍未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因此,盡管奧巴馬打出“改變”口號,他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延續”,至少在中國問題上如此。美國對華政策的框架依然未發生改變。
鑒于這一歷史趨勢,我們有必要將目前的選舉口號放入現實背景中去考慮。美國體系是一個開放、透明的體系,允許人們表達各種各樣的觀點。許多中國人并不喜歡美國政客在總統大選期間發表有關中國的言論。但我們需要了解美國擁有不同的國內政治環境以及政治替罪羊。
重要的是領導人掌權后的行動。在這一點上,歷史記錄很明確:無論哪一位候選人贏得總統大選,可以預計的是,他都將拋開競選中的激昂言辭,采取前任政府所采用的政策。美國將繼續與中國積極接觸,努力提升兩國在一系列對國際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的議題上的合作,減少分歧領域。與此同時,華盛頓將防范一個采取不利于美國利益政策的中國。美中關系至關重要,這一關系太過于重要,決不能故意走上相互對抗的道路。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