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也給日本壯了膽。美日兩國輿論有時相互應和。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詹姆斯·A·里昂斯4日在美國《華盛頓時報》撰文稱,中國人的攻擊性在逐步升級,美國必須保衛西太平洋的盟友。中國的最終目標是:作為其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希望在西太平洋地區取代美國的位置。中國希望在第一島鏈擁有霸權地位,那包括臺灣和沖繩,最終是包括關島的第二島鏈。日本最終將別無選擇,只能利用其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資源。現在,日本應該重新配置兵力,同美國相互協調,以便對未來中國威脅能快速做出反應。
日本心態在改變
實際上,日本的情緒發泄不僅僅針對中國。12月份的日本《追求》雜志在臆測釣魚島戰爭的同時,還有一個醒目的標題是“性大國韓國的真面目”。《寶島》雜志增刊不僅幻想大勝解放軍,還要在竹島(韓國稱獨島)爭奪戰中大勝韓軍。
“日本與中國及韓國的領土爭議令右翼團體得到活動機會”,英國廣播公司5日報道了日本政治目前的一大特點。報道稱,日本全國警察廳星期三發表2012年度《治安回顧與展望》,稱右翼團體在日本與中國、韓國的糾紛中日益活躍,到今年10月為止,右翼組織針對中國的街頭宣傳約有1970個團體、5280人參與。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稱,日本右翼組織的反華游行和宣傳車與以往有了變化。以前右翼團體街頭活動的參加者往往都是黑社會打手那樣的男青年,但近年來游行隊伍中不乏婦女和帶著兒童參加的年輕父母。而以往行人匆匆退避右翼宣傳車的情況也有了變化,開始有人駐足聆聽他們的宣傳。
日本政府則反復制定各種方案來強化對中國海洋活動的牽制。據日本《讀賣新聞》4日報道稱,日本政府計劃制定新的“海洋基本計劃框架案”,呼吁“為了強化對入侵領海的外國公船的應對,加強海上保安體制很有必要”。《讀賣新聞》評論稱,這個海洋計劃是鑒于中國公船相繼在釣魚島海域“侵犯”,因此加入了強化海上保安廳體制等內容,成為了一個牽制在海上活躍的中國的計劃。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