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認為,從過去一段時間杜特爾特針對美國的發言可以看出,他最新“出位”的表態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而是“貿貿然”,是有針對性和政治、利益考量的。一方面是他直率性格使然,一方面顯示他堅決立足國家利益,務實處理內外事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利平認為,杜特爾特的講話體現他一貫的作風,如果美國人感到意外,菲律賓人則不會。另外,打擊販毒是杜特爾特上任后施政重點,奧巴馬及白宮扣上“人權問題”帽子,觸碰了杜特爾特的底線。即便從菲律賓國內形勢看,打擊毒品正在關鍵時候,不容內外任何質疑和反對,美國人說三道四,杜特爾特強烈回擊并不奇怪。
【不當“美國男孩”,外交挫折多嚴重?】
美菲兩國輿論都注意到這段外交“風波”。在美國,這甚至變成競選的一個議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抱怨奧巴馬“軟弱”,認為他遇到的(被罵)情況很“糟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則認為,取消正式會見是對的,因為“要有基本的尊重”。她同時認為美菲有很強的關系紐帶,需要保持友好。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克·托納表示,盡管杜特爾特強烈反對,美國依然會繼續對菲律賓反毒行動中“違反人權”的做法表達關切。他同時說,美菲關系是美國在亞太最重要關系之一,美國重視這一關系。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