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敦促聯(lián)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等出臺對朝最嚴厲的制裁方案或者各種聲明。今年9月,韓美日三國外長借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聚首紐約,就朝鮮核試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這是三國外長自2010年以來第一次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韓國外長尹炳世表示,三方一致認為,要讓朝鮮為新的挑釁付出額外代價。美國國務卿克里敦促朝鮮凍結核計劃,以便把各國召集在一起,開始有關未來的認真談判。
第三,利用總統(tǒng)外交封堵朝鮮。5月1日,樸槿惠抵達德黑蘭,開啟為期4天的伊朗訪問,朝核問題及朝鮮半島局勢也被列入首腦會談的議題清單。從5月25日開始,樸槿惠訪問非洲三國埃塞俄比亞、烏干達和肯尼亞,展開軍事和經濟外交。鑒于朝鮮通過與非洲各國開展軍事合作來賺取外匯,韓國希望以經濟實力為杠桿,撬動非洲斷絕與朝鮮合作,切斷朝鮮的資金來源。烏干達于1963年起跟朝鮮建交,執(zhí)政至今長達30年的總統(tǒng)穆塞韋尼在金日成1994年7月逝世前曾3次訪問朝鮮,并一直與朝鮮保持友好關系。韓國的攪局產生了明顯的效果,樸槿惠訪烏之后,烏外長證實,烏干達結束了與朝鮮的軍事合作關系:“因應聯(lián)合國制裁,我們解除了原先與朝鮮的合作。我們的政策并不支持核擴散。”不僅如此,隨后樸槿惠于9月2日至3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4日至5日在中國杭州舉行的G20峰會、7日至8日在老撾萬象舉行的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上也肩負著孤立與封鎖朝鮮的使命。此外,韓國外長尹炳世在“友朝國家”也展開了一系列的施壓之旅。
第四,游說他國拒收朝鮮勞工。日本中部地區(qū)報刊《中國新聞》報道,目前推算大約有5萬至6萬朝鮮勞工在海外打工,每年向朝鮮匯回資金大約5億美元。有消息人士稱,朝鮮海外勞工主要在俄羅斯和中國,還有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國家等。今年春季以來,韓國聯(lián)手美日領頭呼吁“有關國家不要接收朝鮮勞工”。韓美日三國認為這些朝鮮海外勞工匯回朝鮮的外匯可能被用于核及導彈開發(fā),如果沒有接收地就能切斷朝方獲得資金的渠道。韓國的努力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波蘭已經停止向朝鮮工人發(fā)放簽證。波蘭駐首爾大使館一名官員表示,波蘭今年沒有向任何朝鮮公民發(fā)放工作簽證,作為對朝鮮年初進行核試驗和火箭試射活動的回應。馬耳他政府消息人士7月28日透露,馬耳他政府以不允許延長居留期的方式遣返朝鮮勞工,這在歐盟國家中還是第一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