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博來與大陸“粉絲”進行溝通、和同行好友打打招呼,馮翊綱只能算是臺灣藝人里的后來者。新浪微博的“臺灣名人堂”網羅了約300名臺灣文藝界名人,有些人已擁有超過千萬名的粉絲。
即將過去的一年,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的開放,使兩岸民眾你來我往的局面進一步水漲船高,兩岸“和為貴”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而“織圍脖”這種形式,在面對面交流之外,也為兩岸交流“第四通”——“心靈通”補充了更便利、更即時、更“低碳”的交流渠道。
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簡稱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秘書張富生說,為了更好地“廣而告之”臺灣的好山好水,臺旅會也注冊申請了微博。“不過我們沒有專人打理,只能隔兩三天發一條,已經應付不過來大陸游客的熱情了。希望通過微博搭建的小橋,吸引更多的大陸游客相會臺灣!
“在大陸收獲事業和家庭更多的甜美果實”
2010年10月12日,記者的手機上收到這樣一條信息:“我是洪紹榮,向您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在今天取得律師執業證,成為2008年首次通過司法考試的臺灣居民中第一個律師執業證取得者!
“我等了快兩年呢,這是職業生涯的新起點。”2011年底記者再訪洪紹榮,現任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的他看上去意氣風發。
在大成律師事務所的“兩岸法律服務中心”中,洪紹榮處理過許多涉及兩岸關系的業務、案件,比如大陸企業赴臺投資,臺企在大陸創業板、主板上市的咨詢等。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