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少年相會陜西 足球為橋共敘中華情
中國臺灣網7月7日訊 以球會友,共筑同心。近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陜西)青少年足球交流賽在陜西省榆林市熱烈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8支球隊、逾200名青少年球員齊聚一堂,在綠茵場上激烈角逐,在賽場外深入交流,共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青春樂章。
6月29日至7月4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陜西)青少年足球交流賽在陜西省榆林市熱烈舉行。(中國臺灣網發)
本次賽事由陜西省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省海促會)聯合陜西省足球協會、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榆林市臺辦、榆林市體育局共同主辦,是“陜臺文化交流周”的重要品牌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來自臺灣高雄的4支隊伍、81名青少年球員跨海而來,與陜西本地球隊同場競技。
比賽設置了U18男子、U15男子、U15女子、U12男子四個年齡組別。
比賽設置了U18男子、U15男子、U15女子、U12男子四個年齡組別,球員們賽場競技、磨礪成長。(中國臺灣網發)
高雄U12球員林映志在賽前充滿期待,他說:“知道要參加兩岸比賽時,我興奮得幾個晚上都睡不著……想要借這次比賽,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提升。”
高雄球隊隊員家長吳香蘭透露,為備戰此次賽事,孩子們提前兩個月展開針對性訓練,每周增加兩次夜間加練,苦練戰術配合與定位球,“用團結默契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作為他們的武器”。
綠茵場上兩岸青少年球員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發)
兩岸青少年球員的交流自然流淌。“我們和西安、榆林的小球員交換了聯系方式,聊了很多關于足球和生活的話題。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我們喜歡的球員、支持的球隊都很相似,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球員郭凡碩分享道,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有效打破了隔閡,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
在被譽為“中華文明前夜”的石峁遺址,兩岸青少年球員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發)
比賽之余,組委會精心安排了文化體驗活動,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都讓臺灣青少年深度感知陜西魅力。在被譽為“中華文明前夜”的石峁遺址(距今約4000年),面對博物館內精美的玉琮等文物,學生陳奕銨感慨萬千:“參觀石峁文化,我覺得很震撼……希望(島內的)朋友有機會也可以來這邊看一看,感受中國的歷史文明。這種跨越時空的文化聯結,讓我對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包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6月29日至7月4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陜西)青少年足球交流賽在陜西省榆林市熱烈舉行。兩岸青少年球員有機會學唱陜北民歌、扭秧歌、品嘗地道美食。(中國臺灣網發)
學唱陜北民歌、扭秧歌、品嘗地道美食等活動,也給許多首次踏足陜西的臺灣少年留下了美好印象。小球員邱晨祐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陜西,我覺得陜西非常好,特別是這里的面食非常好吃。通過這次足球賽,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陜西,品嘗更多的美食。”
“足球之外的文化體驗,讓這次交流活動更加立體而深刻。”一位臺灣“歷史迷”同學很是感嘆。(中國臺灣網、陜西省海促會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