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宜賓9月24日訊(記者 卓娜 陳宇) 9月24日,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在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李莊古鎮(zhèn)正式開館,這是大陸開館的首個巫登益美術館,也是參加2025“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兩岸嘉賓現場見證的兩岸文化交流新成果。
臺灣彩墨藝術家巫登益1951年出生于臺灣南投,經過近60年的繪畫深耕,其彩墨創(chuàng)作已形成獨特的“巫登益彩墨風格”,其作品多次在兩岸巡展,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條生動紐帶。李莊是歷史文化名鎮(zhèn),也是抗戰(zhàn)時期的文化重鎮(zhèn)。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莊接納了國立中央研究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等10余所高校和學術機構遷川,戰(zhàn)后部分科研機構與高校遷臺,這份共赴國難的記憶,讓李莊與臺灣結下了跨越海峽的深厚情緣。
9月24日,大陸首個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正式開館(中國臺灣網發(fā))
兩年前,在2023“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上,宜賓李莊古鎮(zhèn)景區(qū)管理委員會與臺灣巫登益美術館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確定在李莊古鎮(zhèn)合作共建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海峽兩岸藝術交流為使命,打造集展覽、研究、教育、文創(chuàng)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平臺。
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選址于李莊古鎮(zhèn)中的王爺廟,這座歷史建筑經過精心改造,在保留傳統(tǒng)韻味的同時煥發(fā)現代藝術活力。總面積2188平方米的空間內,設有主要展廳與藝術衍生品區(qū)域。場館空間開闊,布局靈活,為藝術展覽及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專業(yè)場地。
當天,兩岸嘉賓共同為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揭牌。
開館儀式上,宜賓市翠屏區(qū)委書記石進在致辭中表示,一紙墨香,貫通今昔;一念家國,連接山海。巫登益先生作為當代彩墨藝術的杰出代表,潛心藝道近60載,廣泛汲取中西美術精華,融合世界藝術之長,形成獨樹一幟的“巫登益彩墨風格”,架起了跨越海峽的藝術橋梁,拓展了當代彩墨藝術的歷史維度,詮釋了“兩岸本一家”的真摯情懷。從彩墨藝術到文化傳承,從文化自信到文明復興,巫登益先生始終以獨特的美學視角和赤子的丹心寸意,構筑起藝術大家的精神圖騰。
巫登益說,四川館的落成,是海峽兩岸在文化藝術領域優(yōu)勢互補的碩果,凝聚了各級領導和重要人士的關心與支持,得到了社會各界朋友的贊譽。四川館開館展出的作品,是他近十余年潛心創(chuàng)作的心血結晶。從東方意境的彩墨創(chuàng)作, 到當代藝術的探索實踐,他始終堅持在傳承中求新,在創(chuàng)新中續(xù)脈。彩墨于他,不僅是技法的表達,更是對山河的禮贊、對生命的感悟、對人文的思索。愿每一幅作品,都能讓大家在觀賞中體會東方哲學的包容與靈動, 在筆墨之間感受大自然與人文的同頻共鳴。
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致辭并表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是風云變幻之時,越需要文化的力量來凝聚人心、匯聚合力。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巫登益大師既堅守中華筆墨之魂,又廣納世界藝術之長,使彩墨不僅成為美學的表達,更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從山河壯麗到家國情懷,他所傳遞的不只是藝術境界,更是一種恒久信念——無論世界如何變遷,中華文化的自信與連結,必將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據了解,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紐帶、李莊古鎮(zhèn)的新地標,新開館的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將展出巫登益90幅作品,包括他創(chuàng)作的著名長卷《臺灣勝覽圖》、游覽長江后歷時三年創(chuàng)作的巨幅長卷《江山萬里圖》;以及以宜賓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萬里長江第一城》,該長卷長20米、高2米,展現了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李莊古鎮(zhèn)、五糧液、三江口等十個宜賓重要的核心場景。
開幕主題展精心策劃了六大展區(qū),包括“江海相連·共繪華章”主題展區(qū)、抗戰(zhàn)文化記憶展區(qū)、當代彩墨藝術展區(qū)、“哪吒的前世今生”藝術特展、彩墨意境對話抽象藝術展區(qū)等。
[責任編輯:李響]